傍晚好,各位IT迷們。大家周一工作順利否?直到最近幾天,小編我才感受到冬的寒意。不論你那邊下著什么,或是寒風刺骨,3G科技都要向你發出一句冬日的問候,注意防寒保暖。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詞。說到快餐,我們就會想到以下幾個情景:去街邊餐館來一碗蘭州拉面,肯德基吃個漢堡等等。也就是十幾分鐘可以搞定那準就是快餐了!
但今天“快餐” 一詞又有了新定義。位于新西蘭的一家餐廳,構思了瘋狂的送餐方法:餐廳的整個天花裝配了一條條氣壓管,無論是客人的下單還是剛出爐的漢堡薯條,全部通過這些高壓管在廚房與餐桌之間穿梭,因高氣壓的作用,物體運動時速達到 140 公里。
當然,要一塊時速 140 公里的漢堡突然從人客面前(或者從餐桌底下)突然冒出,需要長時間的調試和安全檢測,經過超過一年的建設,預計這條食物高鐵將在下個月(明年初)試行。而除了每一條輸送管道由電腦控制外,山姆還定制了一套空氣抑流系統,保證食物在送到人客的前放慢下來,因為據店主透露,如果全速狀態下的食物容器,其威力有可能將人的頭砸下來……
科技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在滿足質量的同時,還要不斷的兼顧速度。于是這種超高速的裝置在不影響食物質量的同時兼顧速度,可謂是奇思妙想。
其實,上菜這一過程并不會浪費過多的時間,配菜才是重頭戲。如果餐廳的老板能夠想辦法在做菜這一過程多出點子,才能真正解決快餐何以更快的問題!
這個世界的競爭就是如此激烈。
想憑借iPad再續輝煌的雜志,似乎再次面臨生死攸關的時刻。
由于 iOS 7 中 Newsstand 的圖標缺乏雜志的視覺標注,而且還首次可以扔在文件夾里,使得用戶接觸雜志的幾率更低。Newsstand 在 iOS 7 中的權重明顯被下降了,淪為二等公民,成為一個普通的內置應用,符號化的應用圖標好似一個封印,把雜志封存在里面。
與今天截然相反的是,平板雜志在幾年前被蘋果大力推崇,曾被認為是雜志電子化時代的救星。各路出版商們也順勢進行大量嘗試,有些是把雜志、網站內容搬到平板上,利用 PDF 格式或者 inDesign 插件的技術,有的是用網頁版的形式搬到平板上。最著名的代表,莫過于新聞集團推出的 The Daily,專門為 iPad 打造的付費新聞閱讀產品,在運行不到兩年時間關閉。
為何蘋果會做出這樣的改變?究其原因,還是用戶的習慣所致。當從以前翻著厚厚的一本雜志,一讀就是幾個星期的沉浸化閱讀轉至平板,相對碎片化閱讀的設備時,其顯然并不適用。所以會發現,在iPad上,Flipboard更受歡迎。
這就是用戶的選擇。當然,我們期待雜志的重生。希望他們可以更好的排版或是重新設計內容,從而適應數字化閱讀。
最近在國內,整個互聯網圈都被百度、騰訊、阿里像篩子一樣收購了一圈后,大眾點評網幾乎算是碩果僅存的、有價值的獨立互聯網公司了。而其與時速140公里的高鐵食物相比,不得不用龜速形容。
大眾點評此前對其微信公眾賬號進行了升級,消費者可以直接在“大眾點評團”的服務號里瀏覽、下單并支付。
大眾點評網副總裁姜躍平發表的一番演說中大贊微信,稱大眾點評從找精品優惠到用微信支付、公眾號通知、朋友圈的分享,整個閉環已全部打通。
大眾點評所用地圖提供商為高德,但其體驗并不好。之前傳言百度將20億美元收購大眾點評,但后者認為其不止這個價。對比的國外同類網站Yelp,從紐交所上市至今,其市值已達45億美元。
大眾點評在本地生活服務,尤其是餐飲領域的O2O能力,是三大巨頭目前最欠缺的,但點評缺少在IM和支付上的布局,也讓它的核心信息內容,難以直接轉換成真金白銀,即便是正在主推的在線預訂功能,雖然在用戶體驗上的確獨樹一幟,但也似乎還未能解決現金流的閉環。
也許張濤還在“慢慢”地布局,但在這個微博也不過紅兩年的“快時代”,“慢公司”還是得走快一點。
接下來進入
一句話看懂IT界
三星提供技術,阿里或推智能眼鏡;
日系彩電退出中國:東芝松下將關廠;
高盛上調360目標價市值超百億。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