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哈欠為什么會傳染 是犯困還是心理作怪?

生活道理評論1,685閱讀模式

一個人打哈欠,周圍的人看到了也會不由自主地跟著一起打。打哈欠真的會傳染嗎?

打哈欠會傳染的說法是正確的。光是看到、聽到或想到打哈欠,就可以讓人真的打起哈欠來。有趣的是,打哈欠不僅能通過視覺傳染,有時候就連聽到打哈欠的聲音,看到打哈欠的字眼,或者想到打哈欠的情景,都會不自覺地跟著打哈欠。說到這,你打哈欠了沒?

打哈欠是給大腦降溫

美國科學家近日公布了打哈欠的最新研究成果,打哈欠是人體用來自動調節大腦溫度的一種手段,當人的大腦開始過熱時,通過上頜竇的擴張和收縮讓清涼的空氣進入大腦,使大腦降溫。美國科學家哈克與蓋洛普提出的打哈欠“大腦降溫說”指出,人類的大腦和電腦有點相似,對溫度相當敏感,溫度一高就沒法高效運轉了,打哈欠相當于大腦的一個散熱器。由于疲勞和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溫度上升,因此必須要通過打哈欠來降低大腦的溫度。

打哈欠是因為身體感到疲倦

也有人這樣說,打哈欠是因為身體感到疲倦,需要補充氧氣,所以直接以口鼻大量的吸入空氣,以獲得氧氣補充, 至于為什么看見別人打哈欠,自己也會想打哈欠,有一種說法,據說那是人類下意識的生存競爭本能,因為當一個地方有人開始打哈欠,可能就向人暗示這個地方空氣〈氧氣〉快不夠用了,基于生存本能,人類下意識會提醒自己趕緊也吸上一大口空氣,以免當空氣〈氧氣〉不足的時候,自己無法呼吸到新鮮空氣, 因為求生是本能,是屬于下意識反應,所以即使是看到圖片也是會有反應,就像男生看到報章雜志的清涼圖片,生理也是有反應,腦部受刺激暗示,物假亦真。還有這樣的說法:打哈欠似乎不只表示人累了,它還有更為普遍的意義,那就是體內狀況的改變。研究顯示,當人累了、醒來,或其他時候當警覺狀態有所改變時,都會打哈欠。

頻繁打哈欠或為中風前兆

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腦病科王新志教授表示,打哈欠是人人都會有的生理現象,但老年人頻頻打哈欠就要重視了。特別是那些平常血壓高、動脈硬化的老年人,一旦出現頻頻打哈欠的現象,常常是中風的前兆。因此,當老年人頻頻打哈欠時應引起自己或家人的重視,及時就醫。

打哈欠為什么會傳染呢?

許多種動物都會打打哈欠,幾乎所有的動物包括魚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在缺氧、疲倦或饑餓時都會打呵欠,但是研究表明,打哈欠只有人類和大猩猩這樣的高級靈長類動物之間才會相互傳染。神經生物學家們發現,只有大腦皮層發達的脊椎動物,才有能力辨識哈欠,并且彼此傳染,這是“大腦高級意識和智力”負責的事情,是很復雜的社會行為,因為他們能夠了解同伴的想法,而且會在“移情作用”的影響下把同伴打哈欠的行為反映到自己身上,從而產生“連鎖反應”,跟著同伴重復同樣的動作。想到這,我們是不是應該為流口水、淌鼻血等不具傳染性而心懷感激呢?

打哈欠的特征是嘴巴張開深深吸一口氣,而下巴與全身的肌肉也跟著伸展開來。多年來人們以為,當肺臟周邊組織偵測到肺里的氧濃度變低時,就會讓人打哈欠以吸入更多的空氣。但我們現在知道,肺臟不一定會偵測到氧氣的不足。而且,子宮內胎兒的肺臟雖還不能換氣,但胎兒已經會打哈欠了。此外,呼吸與打哈欠的動作受控于不同的腦區域;當位于大腦下視丘的旁室核氧濃度變低時,就會讓人打哈欠。

心地善良的人容易被打哈欠傳染

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史蒂文認為,所謂的打哈欠更容易發生在“移情”人群中,即那些喜歡將自己假想成他人的那些人。

為了驗證這一觀點,研究人員找來了一批志愿者觀看打哈欠的錄像。經觀察發現,接受此項實驗的40%至60%的人會受錄像的影響頻頻打起哈欠來,而有些人則絲毫不受錄像的影響。接著,專家對他們進行了心理測試,結果表明:不打哈欠的人屬于比較冷酷、堅定的人,他們不善于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相反,受到打哈欠錄像影響的人則屬于善良、敏感、容易博得別人好感的人。該結果正好解釋了為什么精神病患者很少會被別人打哈欠所傳染,因為他們很難進行移情活動。因此現在又有了這樣一個結論:心地善良的人更容易打哈欠。

不過也有科學家做實驗證明,這種行為不會發生在5歲或6歲之前,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的研究者則統計了120名6歲以下的幼兒,發現大部分孩子要到4歲以后才會被別人的呵欠“傳染”。另外還他們還研究了30多名6至15歲的自閉癥患兒,發現與同齡的正常兒童相比,自閉癥患兒對別人的呵欠也更加無動于衷。所以,在溝通與社交上能力不足的人,很可能不太受到呵欠的傳染,而這些人也往往不善于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打哈欠傳染是種簡單的“情緒傳染”

按照“大腦降溫說”,打哈欠是一種大腦缺氧的自我保護方式,那么,為什么它又會傳染給別人呢?

南京腦科醫院老年神經科副主任、醫學博士張麗說,傳染性打哈欠和自主打哈欠的原因完全不同。她認為,看到別人打哈欠而跟著打哈欠,是一種簡單的“情緒傳染”,“每個人都會受周圍環境影響的,這就像看著別人笑也會情緒高興,看見別人哭也會悲傷一樣。而打哈欠會立刻表現出來,是因為這種舉動非常簡單,并且正常人不會用意念去阻止,所以很容易被傳染。”外國的神經學家對此也有過發現,他們說在“傳染性打哈欠”的時候,大腦的顳上溝會活躍起來,在眼睛和嘴部活動的感知過程中起作用。

關系越密切越容易被打呵欠傳染

科學家們發現關系密切的人之間,越容易受被打呵欠傳染。意大利比薩大學以及意大利認知科學和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用一年的時間收集了超過100名不同國籍的成年人,在意大利或馬達加斯加島的真實場景中打呵欠的情況,然后他們開發了一個統計模型,來分析了被試者與其他人的關系、原屬國籍、性別以及打哈欠的情況。結果發現,打哈欠傳染在親人之間發生率最高,其次是朋友,然后是熟人和陌生人。這也再次印證了打哈欠被傳染是移情的一種形式,越是關系密切,人們越容易體會到其他人在壓力、焦慮、無聊或疲勞時的感受。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2年11月25日14:41:48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570.html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

拖動滑塊以完成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