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消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在京發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較2012年底增加8009萬人,增長率19%,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機網民規模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手機網民規模的持續增長,一方面得益于3G的普及、無線網絡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價格持續走低,為手機上網奠定較好使用基礎,促進網民對各類手機應用的使用,尤其為網絡接入、終端獲取受限的人群提供接入互聯網的可能。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2013年1月至10月,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48億部,銷量保持快速增長;2013年11月3G移動電話用戶達3.86億戶,較上年同期增長1.54億戶。
另一方面得益于手機應用服務多樣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新型即時通信工具和生活類應用的推動下,手機上網對日常生活的滲透進一步加大,在滿足網民多元化生活需求的同時提升手機網民的上網黏性。
在智能終端快速普及、電信運營商網絡資費下調和Wi-Fi覆蓋逐漸全面的情況下,手機上網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主要動力,不僅推動了中國互聯網的普及,更催生出更多新的應用模式,重構了傳統行業的業務模式,帶來互聯網經濟規模的迅猛增長。
2013年,我國各省市網民規模均有一定幅度增長,中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網民數量超過千萬規模的省份已達25個,網民普及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達13個,相比2012年增加了青海和河北兩省,網民普及率分別為47.8%和46.5%。
2013年我國互聯網發展地域性差異存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的互聯網普及率相對較高,超65%,而江西、云南、貴州等省份的互聯網普及率則相對較低,均不到33%。
2013年江西、云南、貴州、河南等互聯網普及率相對較低省份,互聯網網民規模增速最快,北京、上海、廣東等互聯網普及率相對較高的省份,互聯網網民增速則有所放緩。
未來,隨著互聯網設備的不斷普及與寬帶網絡計劃的加大推進,我國互聯網發展的地域差異也將進一步減少。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