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讓人聞之“色變”,被國際外科界列為“21世紀的頑固堡壘”、“癌中王”,是一種極為兇險、高度惡性的消化道腫瘤。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國家(包括我國)人們的飲食結構向高蛋白、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素方向改變,胰腺癌的發(fā)病率在不斷增高。有調查資料顯示:中國胰腺癌發(fā)病率原來僅占常見惡性腫瘤的1%左右,而現(xiàn)在已成為我國腫瘤發(fā)病率近期升高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而且這種兇險的疾病正日益呈現(xiàn)年輕化的趨勢。胰腺癌發(fā)病的高峰年齡段整整提前了近20歲,由10年前的平均60歲提前至現(xiàn)在的40歲左右。
“癌王”專盯“成功人士”
何裕民教授從事癌癥治療近30年,他接診的胰腺癌患者不下千余例,對胰腺癌的治療頗有心得。從長期與患者的接觸中,何教授發(fā)現(xiàn)一個鮮明特點:胰腺癌在CEO(企業(yè)首席執(zhí)行官)中易見,或者說相當多的事業(yè)成功人士在不知不覺中,被兇險的胰腺癌所擊中。
何教授分析其緣由,主要由兩方面因素:第一,企業(yè)家、企業(yè)高層管理者壓力很重,不會輕松。第二,由于工作原因,他們應酬比較頻繁,煙酒、肉食自然少不了。胰腺作為重要的消化腺,反復受肉類食物激活,可刺激其增加分泌量,久而久之,胰腺容易受累。壓力是心理因素,應酬是飲食因素。兩者都相當于癌細胞的加速度、踩油門因素。所以,導致胰腺癌高發(fā)了。
甲魚斷送了性命
人們常常以訛傳訛,誤認為癌癥患者是體虛,需補,而補食野生甲魚最好。其實,此言大謬也。我們在臨床上遇到過許多例胰腺癌患者,因攝入過量這些食物后誘發(fā)胃脘(胰腺)痛,甚至2~3小時后出現(xiàn)黃疸而病情惡化的。這方面的教訓太深刻了。
何教授經(jīng)常說起一個典型的案例,也是引起他注意這一問題的導火索。
1997年有一個患者,這個患者的名字到今天何教授都記得很清楚——他叫何清俠,是個70歲左右的男性,人高馬大的,生了胰腺癌。在何教授那里控制得很好,已經(jīng)2年多了。結果有一天,在外地的女兒給他帶來兩個甲魚,一個甲魚二斤四兩(1200克),一個二斤八兩(1400克)。當天晚餐先把二斤八兩的燒了吃了,當晚八點肚子疼痛急性發(fā)作,兒子第一時間呼救,何教授建議趕快就近送進醫(yī)院,結果,第二天黎明走了。
筆者在溫州時,也遇到這樣的實例。一位男性胰腺癌患者,家人給他吃甲魚、鴿子等大補之物,后來病情不僅沒好轉,反而迅速嚴重。南京有位老太太,看年齡快80歲了。老太太有一女兒不幸患了胰腺癌,做母親的都很心疼自己的孩子,到處給女兒買補品來補,光吃補品就花了好幾萬。老太太還請人到鄉(xiāng)下摸野甲魚給女兒吃,病情不僅沒見好,反而越來越嚴重。所以說,甲魚亂補不得!
吃甲魚吃出問題來的,不僅僅是胰腺癌,也包括其他癌癥,特別是消化道腫瘤,幾乎每年都會有不下幾十例因此而出了大問題。所以,必須管好嘴。
從現(xiàn)代認識來看,這類食物刺激了消化生理機制,短期內誘使膽道和胰腺分泌亢進。因癌腫關系,局部本身又存在著某些不暢通,以致誘發(fā)胰體分泌的消化酶自體消化或梗阻,促使病情驟變,趨于惡化。因此,對于這類患者,飲食調整是關鍵。
大閘蟹似毒蝎
眾所周知,南方人很喜歡吃大閘蟹。筆者跟隨何教授門診時,聽何教授說過,有一段時間秋風起的時候,某一天門診,上午竟然有4位患者(胰腺和消化道腫瘤)先后述說,都是吃螃蟹出現(xiàn)了疼痛等的問題。
何教授有一位胰腺癌患者,是北方人,一直以來飲食控制的比較嚴格,在何教授門診中藥調理,康復得很好。來上海復查時的一個晚上被送進醫(yī)院急診,醫(yī)生做了一個緊急處理后有所好轉了,但所有的檢查醫(yī)生都對他做出一個非常悲觀的預測,說你這個胰腺癌區(qū)劇烈疼痛,指標也不好,肯定是復發(fā)了。因為該患者一直是何教授的患者,所以何教授去看他。和患者一樣,何教授也想不通,患者本來一直康復得很好的,怎么就復發(fā)了呢?然后何教授細心地問了患者的助手,他的助手回答,昨天有朋友請他吃飯,他一口氣就吃了兩個大閘蟹。何教授明白什么原因導致復發(fā)的了。抓住這個線索以后,何教授就直截了當告訴他,你這次急性疼痛發(fā)作,以至于送急診,就是因為那兩只大閘蟹。患者開始還死活不承認,何教授就搬出“肥肥”沈殿霞,她也是胰腺癌,就是一口氣吃了幾個大閘蟹以后再也沒有回來。這個患者對助手說,今后再也不敢亂吃了。
螃蟹是高蛋白的,更不要說它是寒性的,高蛋白很容易引起膽汁和胰腺分泌急速劇增,本身消化道有病變的很可能引發(fā)消化道疼痛,最后可能送命。
胰腺癌,總以清淡為宜
根據(jù)我們的觀察,也是何教授長期總結的經(jīng)驗,胰腺癌患者飲食一定要以清淡為宜,少量多餐,油膩之物一定要控制,盡可能不要一次性加重胃腸、胰腺的負擔。
何教授有一位胰腺癌患者,此人當時手術失敗,腹部手術打開后又關上的。患者當時年齡67歲左右,由于是一位家庭主婦,沒有很高文化。醫(yī)生瞞著她說,是胰腺炎,其實她是胰腺癌周邊有淋巴轉移,但肝臟還是可以的,無法手術也沒有化放療,以后就一直使用中醫(yī)治療。由于她本人不知道病情,所以沒有太多顧慮,當腹部出現(xiàn)脹氣、疼痛這些癥狀改善了以后,她的情況恢復得特別好,三四年間非常太平。她是杭州人,每年冬天她都要到杭州去,這樣五年后一次她又去杭州過春節(jié),期間跟幾個老姐妹們一起爬山游玩,都非常開心。但從杭州乘火車回上海時,路過嘉興買了粽子,她把何教授給她的告誡忘了,當時就吃了一個冷粽子,然后就悶著不舒服了。回到上海家里后開始大便不行,疼痛加劇,至那以后,她的腸胃一直沒有再舒服過,再調整也沒用。何教授當時的解釋是:既油膩又冷的食物,使得腸道梗阻加劇,并誘發(fā)了局部的胰腺炎。
其實,胰腺是分泌各種消化酶的,特別是蛋白酶,蛋白質攝入一多,就刺激胰腺應激性地大量分泌。但這些患者本身相關組織結構有異常,胰管可能有問題,而胰和膽管在壺腹部常是共享開口的,因此,輕者可能誘發(fā)疼痛,重者誘發(fā)黃疸。
有研究顯示,總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酸)、膽固醇以及過多的從脂肪中獲得熱量與胰腺癌發(fā)生呈正相關。有人通過膳食分析也發(fā)現(xiàn),隨著食肉量增加,胰腺癌的死亡率也增加,但對水果、蔬菜和谷類卻沒有得到一致性的結果。筆者在博士期間的研究也提示: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食物,如甲魚、肥豬肉、牛肉和羊肉等對本病具有危險性。而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攝入, 攝取營養(yǎng)均衡的飲食, 并注意保持正常體重, 則可降低胰腺癌危險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