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會一次性購買1500臺設備放在員工辦公桌上。他們不重視設備外觀如何,不重視用戶界面是否簡潔,因為他們永遠不會去重新配置設備,只會運行一款軟件。他們會要求五家公司提供報價,最后選擇最低的一個。因此,蘋果在這里沒有適當的市場,但Wintel(即微軟Windows和英特爾的聯盟)有市場。
但這顯然不是手機行業的情況。手機是消費者依據個人感覺、用戶體驗和設計等購買的產品,他們不會僅僅因為配置就去購買。現在蘋果有了適合自己產品的市場,現在的購買環境非常適合他們在過去三十年里的銷售努力。
我認為,還有一個更廣泛的要點,那就是具體的生態環境。假設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領域也是PC市場一樣贏家通吃的格局,那么在這個效應顯現之前蘋果將擁有8億用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家零售商,無論是Marks And Spencer's或塔吉特,或者是家樂福或阿爾迪(Aldi),假設你就是法國的家樂福,你同時有Android和iOS應用,但你有沒有Windows Phone應用?或許沒有,因為你們國家Windows Phone用戶太少,雖然有人使用這種手機,但數量太少,不值得開發應用。但你不會放棄iOS或iPhone應用,
因為這占據了你三分之一的用戶基礎。即便這部分用戶下降到四分之一甚至不足10%,你也不會放棄,因為以當前的價值份額來看,這部分用戶或許占據了四分之三的份額。
有些情況下,市場份額這個數字并不實用。如果你是三十年前的軟件開發者,我會投資100萬美元開發一款Windows應用,但不會再投資50萬美元去開發Mac應用,因為沒有哪家企業,沒有目標市場會購買Mac電腦。
但如果你是一家超市或者銀行,亦或是連鎖影院或其他現代服務商,你需要與用戶進行在線互動,就不會進行類似的計算。顧客在哪里?觸點在哪里?我們自己又應當在哪里?Windows Phone和黑莓已經被開發者放棄,但這里既有這種惡性循環,也會產生良性循環,只要產品足夠出色,消費者一直購買,生態系統的滅亡就會極其困難。
黑莓生態系統走向失敗的真正原因在于,黑莓產品不再具有競爭力。但我認為沒有人會說iPhone是沒有競爭力的產品,除非沒有應用,它才會失去競爭力,但是這種情況又怎么會出現?
……
在高端手機市場,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都是iPhone,其他才是高端的Android手機。蘋果價值規模的問題在于,它是否會一直堅持高端用戶。Android有各種用戶,
既有一些高端用戶,也有相對高端用戶,還有購買100美元Android智能手機的大媽級用戶,這就拉低了Android用戶的平均價值。Android獲得了不少值得擁有的用戶,但這部分用戶比例,或者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和支付率,只相當于iOS用戶的一半。
這就像一個價格函數。結論就是,如果蘋果推出150美元的手機,平均價值就會崩塌,因為它會帶來很多原本并不關注的用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