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中移動香港公司一款68元的3G套餐在網上炒的是沸沸揚揚,極其優惠的價格引起了無數內地用戶的不滿。不少網友認為:“中國移動在內地高價剝削用戶,而在香港卻低價討好香港人”,網上對于中國移動的討伐之聲更是此起彼伏。雖然通過一些實際使用過該套餐網友發表的文章,我們對該套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但是這并不能打消我們對中國移動在內地剝削用戶的不滿。不僅如此,在TD-LTE牌照發放以后,內地只有中國移動一家運營商可以提供4G手機服務,這更增添了大家對中國移動壟斷通信市場的不滿。那么在香港這樣一個特殊的地方,運營商的4G資費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我的女兒2011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學,今年已經是在港學習的第三年了。這個清明小長假,我借著去香港看望她的機會,借機了解了一下香港的4G資費情況。
香港是比較早商用4G的地區之一,和內地去年12月4日才發放TD-LTE牌照不同,香港的很多運營商早在2012年就開始正式提供4G LTE服務。時至今日,香港提供4G服務的運營商有PCCW,one2free,smartone,3hk以及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由于時間有限,我主要關注的是PCCW以及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4G套餐。
先來說說PCCW,也就是李嘉誠旗下的電訊盈科。PCCW作為香港主流運營商之一,使用的4G制式是國際主流的FDD-LTE。和內地一樣,香港的運營商普遍提供買機上臺(合約機入網)和攜機上臺(自購機入網)兩種方式,不同方式的月使用費并不相同。
以1GB本地數據流量為例,合約機需要交納198+12=210港元的月使用費,而自購機入網需要交納148+28+12=188港元的月使用費,同時承諾1-2年的使用時間。這12港元自然是香港絕大部分運營商都會收取的港鐵/隧道/流動電訊牌照/行政費。除此之外,選擇PCCW 4G套餐的用戶可以無限使用PCCW遍布全港的13000多個WiFi熱點,同時本地通話分鐘全免,網內的短信費用全免,這對于很多香港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既然是4G套餐,流量自然是大家關注的重點。由于超出部分的流量費按照選擇套餐的不同是有區別的,一般檔次的套餐流量超出費用高達40港元每200MB,而最高檔次的套餐才可以享受190港元/10GB的優惠。毫無疑問,一般檔次套餐的流量在很多時候是不夠用的,這個時候WiFi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根據女兒香港同學的描述,PCCW在香港的WiFi覆蓋率是非常高的。
很多7-Eleven便利店,MTR都有PCCW的信號覆蓋。由于PCCW WiFi覆蓋的便利,使用這款套餐的用戶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WiFi網絡的服務,而并非FDD-LTE的服務,這在內地是很難實現的。
說完了PCCW,自然不得不提到處于風口浪尖上的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和香港其他運營商不同,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網絡制式是FDD-LTE/TD-LTE混合組網(主推FDD-LTE)。
同樣以1GB流量為例,買機上臺(合約機)必須承諾使用24個月,每個月的費用需要98+33+12=143港元才可使用本地1GB的流量,超出部分30港元0.5GB。
而如果是帶機上臺(自購機入網)的用戶,必須承諾使用12個月,每個月繳納128+12=140港元才可使用本地1GB流量,超出部分30港元0.5GB。
當然,這款套餐也包含了一定的本地通話時長以及數量頗為可觀的網內短信數量。值得注意的是,發送網外短信的價格和內地相比高的驚人。同時由于whatapp在香港的流行,實際使用過程中短信的需求遠沒有想象的高。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4G資費較貴,WiFi覆蓋率的高低反而成了香港人選擇4G運營商的關鍵,很多香港人寧愿多付一些錢也要選擇WiFi覆蓋完善的運營商。
同時,4G競爭和3G競爭相比還不夠激烈。在大街上逛街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很多3G運營商提供一些限時優惠,比如購機立減幾百元,比如限時攜號轉入辦理合約可以終生免12港元的港鐵/隧道/流動電訊牌照/行政費,有時候還會贈送手機電視服務,藝人的見面機會等。而4G的優惠相對少一些,這可能和運營商對高中低端用戶不同的定價策略有關。
回過頭來看內地,由于國家工信部只發放了移動最需要的TD-LTE牌照,目前內地4G市場只有移動一家真正商用,而另外兩家運營商由于技術、資金等多種原因的限制,要么只提供數據卡業務,要么用3G HSPA 濫竽充數。和香港相比,內地只有1家運營商提供服務的壞處顯而易見。遺憾的是,要想讓內地消費者使用上價廉物美的4G服務,按照目前國家的政策,顯然遙遙無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