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4G上馬,中國移動沒少為流量的事煩惱,尤其是“一夜不關4G,房子歸移動”的神邏輯被炒紅之后。為了討好用戶,中國移動在4月24日啟動了一場全國范圍內的“搶流量”營銷活動。
中國移動的新聞通稿是這樣寫的:
中國移動今日起將面向全國推出以“和4G,點亮精彩世界”為主題的客戶體驗活動,從4月24日起持續到11月30日,由“搶流量”和“曬流量”兩部分組成。
其中,“搶流量”是指中國移動客戶可通過為本次活動專題設置的“和4G-惠分享”微博、微信入口參與活動,搶取下月1G或50G數據流量免費體驗機會。“曬流量”則是指在前一環節幸運地搶到數據流量免費體驗機會的中國移動客戶,通過自己的微博、微信分享流量使用情況,即有機會獲得中國移動版iPhone 5c手機。
曬流量、抽手機這事,噱頭大于實際意義,暫不討論。關于“搶流量”的幾個關鍵信息點,經咨詢后得到的結果如下:
第一,活動持續7個月,當月搶到的流量,次月生效。用不完的流量肯定還是要清零,既然是免費的流量,你就更不要指望剩余的流量能累積到下個月了。
第二,免費的午餐都有有條件的。如果你搶到1GB流量,在2G/3G/4G網絡環境下都可以使用;
但如果你很幸運地搶到了50GB流量,就只能用于4G網絡。如果你還不是4G用戶,要么換個手機、再去營業廳鼓搗一下你的SIM卡,在抽中當月29日以前把自己變成4G用戶,要么就只能眼睜睜看著這50GB流量作廢。
第三,無論你搶到的是1GB還是50GB數據流量,都只能在國內使用,不包括國際及港澳臺漫游。
第四,如果第一次沒搶到怎么辦?可以多次搶,但有限制,比如,5月份的免費流量,在4月24日、25日、26日的10-11點、12-13點、16-17點三個時間段內可多次參搶(現在才動手的,已經晚了),之后的7個月也應該是類似的方式。
運營商大部分的營銷活動都是類似的套路:名義上是搶,實際上是有條件的送。這些營銷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籠絡用戶、造勢、攢人氣,至于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營商設定的這些“條件”是被用戶接受的,還是被吐槽的。
單從這次的營銷活動來看,中國移動想要達到的目標很明確:一方面,讓大部分用戶都能搶到免費的流量,抵消過去一段時間關于“房子”話題帶來的不良情緒,打消用戶使用4G流量的顧慮,能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了解4G的實惠好用;另一方面,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讓他們很自然地成為4G用戶,同時也根據用戶的反饋意見進一步對4G進行優化。
這場高調的營銷活動,能不能幫助中國移動實現上面兩個目標,還有待市場的檢驗。不過,在活動一開始,一些問題就擺在了中國移動面前。
首先,關于“搶到的50GB流量只能用于4G網絡”這個限定,如果站在中國移動的角度,無可厚非,因為其目的就是要讓大家體驗4G、提高用戶的轉化率。但這個活動畢竟是面對最終消費者的,是為了討好用戶、拉攏用戶的,在國內4G網絡還不算成熟的情況下,約定這樣的條件,難免會引起用戶的反感(即便是免費的)。
比如,現在國內4G網絡覆蓋還遠遠不如2G/3G網絡,有些地方還是盲點,有些地方時斷時續,用戶要想使用這50GB流量,是否還需要時刻都留意著手機左上角的信號是3G還是4G?如果用戶無意在3G網絡環境下使用了很多流量,造成了不少的流量費用,是否還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去跟運營商交涉?
其次,用戶免費體驗了7個月的4G網絡,在室外看個在線視頻啥的都不沒有太多顧慮了,使用4G網絡的習慣被培養起來了,7個月之后怎么辦?當用戶沒了免費的流量、需要自己買單的時候,他們還能不能接受運營商制定的4G資費套餐,會不會有更多的抱怨?
要想解決7個月之后可能出現的這個麻煩,運營商也許只能繼續變換形式大送流量,再通過與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合作的方式來彌補這些成本。
第三,現在還不清楚會有多少用戶為了搶到的50GB流量而去買個4G手機,再去營業廳換張卡(不用換號)把自己變成4G用戶。假設在這7個月里,有大批用戶從3G升級到了4G,他們的4G初體驗也至關重要,網絡、資費、終端、應用等等這些感受,都決定著他們在未來會不會離網、投奔其他運營商。
在中國移動在今年1月公布的4G全國統一資費中,數據流量共分為7檔,分別是40元包400MB、50元包600MB、70元包1GB、100元包2GB、130元包3GB、180元包5GB、280元包10G。如此來看,中國移動在7個月的營銷活動中大送1GB或50GB數據流量,對于用戶來說的確是誘惑不小,但如何處理好營銷活動的細節,如何讓用戶得利又叫好,如何讓用戶從2G/3G順利過渡到4G網絡,運營商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按照目前的玩法,如果讓我選擇免費用1GB通用流量,或者50GB的4G專屬流量,我更愿意選擇前者。你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