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莫談蘋果和三星,小米平板勁敵實為聯想
如同在手機市場一樣,在銷量份額、產品價格等方面,蘋果和三星都是用來仰望的,起碼近幾年是這個情況。在平板市場,兩者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所以,還是莫談蘋果和三星。按照挑戰巨頭的思路,小米首先遇到的勁敵應該是聯想。理由有二:
1、聯想在國內的平板銷量最大,品牌關注度最高
根據IDC數據,2014年Q1聯想平板銷量210萬臺,市場份額4.1%,名列第四。排在前面的是國外(境外)品牌蘋果(32.5%)、三星(22.3%)、華碩(5.0%)。根據ZDC數據,2014年Q1平板電腦品牌關注度比例,蘋果27.9%第一,三星16.6%第二,聯想9.7%第三。
2、聯想平板電腦的平均價格與小米平板接近
根據ZDC數據,2014年Q1平板電腦主流品牌均價,與小米平板電腦定價相近的只有兩個品牌:聯想1694元,華碩1437元。小米16G版1499元實際為襯托,突出64G版的1699元,所以16G版的量不會大,小米平板的主流價格是1699元,與聯想幾乎相同。
畢竟小米平板剛剛起步,追趕聯想需要一定的時間。那么小米的攪局會給聯想帶來什么變化呢?小米有追上聯想的可能嗎?筆者試著分析一下。
小米的生態玩法,對于聯想來說是最大的威脅
小米敢打出“做安卓最好用的平板電腦”,是因為小米利用“硬件+系統+應用”,構筑一個半封閉的生態環境。相比蘋果生態體系更有開放的特點,讓用戶有更多選擇;相比Android平板又有封閉的蘋果特點,便捷性與安全性突出。這一打法在手機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勝利。聯想同樣有樂商店,為用戶提供便利。但是在操作系統層面,稍有遜色,樂OS幾乎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小米產品的低價攪局,將在聯想的軟肋上猛擊一拳
小米走少而精路線,只2款,定位中端。聯想走多而全策略,在售平板電腦34款,價格覆蓋高中低端,低端的,如小小千2價格699元;高端的,如YOGA鉑銀旗艦版3299元。在主力價格段,小米必將是一擊重拳。聯想主推的平板是YOGA系列,2013年11月推出后不到一個月即破百萬銷量紀錄,更是獲得諸如“愛迪生獎電子產品金獎”等多行業重量級獎項,其價格在1699-3299元,小米錯開了這個系列的整體價位,打在聯想的軟肋。
此外,小米的低價攪局,或將促使聯想推出精品化產品策略。聯想款型雖多,但是單款銷量并不高。這種態勢,與之前聯想手機相同,面對互聯網手機的競爭,2013年聯想、中興等手機廠商紛紛走起精品化策略。在平板市場,小米進入后,這一幕或將重復上演。
一場營銷口水戰,在所難免
小米制勝關鍵點之一,即是口碑。口碑有來自于用戶使用后的評價,口口相傳;也有從小米營銷出發,利用媒體、水軍的方式,向用戶灌輸。傳統硬件廠商中,聯想網絡營銷水平在逐步提升。
比如邀請自媒體向聯想手機“開炮”,各大網站產品對比(如聯想黃金斗牛士S8與小米紅米Note對比),以及在各種相關文章后面評論中的力挺與罵戰等。小米平板發布會前后,聯想平板的新聞也逐步增多。隨著小米平板營銷展開,營銷口水戰的腳步也近了。
小米雖以電商渠道見長,但對于規模銷售仍有硬傷
電商網站的銷量要以流量為基礎,引流是有成本的。流量大規模的源源不斷的形成,需要大力的營銷,如天貓的“雙十一”。小米的各種產品幾乎在小米官網一個平臺銷售,雖然在QQ空間、微博等出不斷引流,但相對于規模銷售,仍顯不足。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紅米在小米官網的銷量不足其總銷量的一半。小米平板想規模銷售,光靠小米官網是不夠的,需要拓展線下代理渠道。這方面,聯想在PC時代及手機時代已經形成深厚的積累,具有明顯的優勢。
總體來看,在平板市場,聯想覆蓋“面”,小米聚焦“點”;聯想基礎過硬,小米沖勁更足。短時間內,小米平板難成氣候,但是一記重拳,會讓聯想痛上一陣。長期的話,要看小米整體的生態玩法與布局策略,畢竟平板只是一子,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