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手機上的頻率大戰,跑分大戰,對于經歷過 PC 時代的人們來說并不陌生。當年 Intel 和 AMD 的跑分大戰比今天熱鬧的多。
手機上個液冷算什么?當年PC可是干冰、液氮都玩過。手機上能ROOT后調調頻率就算高手了,當年在PC上,換主板電容,甚至調晶振都是家常便飯。
一、我們需要多快的處理器?
PC上的熱鬧從奔騰MMX開始,經歷10年,到了酷睿2時代基本終結。之后極少數人還在折騰,但是大多數人已經滿足于標準化的產品,全民賽揚300A超頻450MHz的時代過去了。
不是人們不喜歡高性能,而是處理器不折騰對日常應用來說也夠用了。當年叫做硬件過剩,其實就是提升的速度超過了人正常感知。
在賽揚300A超頻450MHz的年代,打開一個程序,一個窗口,可以明細的感覺到超頻帶來的速度感。即使你打個字,做個簡單圖形,高性能帶來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而到了i3、i7的時代,0.001秒相對于0.01秒是巨大的提升,人的感知能力根本感知不到兩者的區別。而當年1秒到0.1的進步是可以清晰感知到的。
感知不到進步,對消費產品來說就沒有意義,處理器的性能提升也就沒有意義。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6月24日12:02:15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4825.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