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終于承認,該公司員工可以通過一項未曾公開的技術獲取iPhone用戶的短信、通訊錄和照片等個人數據。這起事件引發的安全問題非同小可,目前還在進一步發酵。近幾年,圍繞蘋果iPhone安全問題的爭議從來沒平息過,但也從未給蘋果釀成大麻煩。這次事件從行業規范和法律角度,都存在嚴重問題。蘋果是不是依舊能輕描淡寫,還得拭目以待。
蘋果公司終于承認,該公司員工可以通過一項未曾公開的技術獲取iPhone用戶的短信、通訊錄和照片等個人數據。這起事件引發的安全問題非同小可,目前還在進一步發酵。
近幾年,圍繞蘋果iPhone安全問題的爭議從來沒平息過,但也從未給蘋果釀成大麻煩。這次事件從行業規范和法律角度,都存在嚴重問題。蘋果是不是依舊能輕描淡寫,還得拭目以待。
智能手機安全問題遠比我們過去長期關注的傳統個人電腦更嚴重。iPhone和iPad等移動智能設備所涉及的信息量不但比個人電腦更全面、豐富,而且由于具備動態性、實時性和全息性,而更有多層次的價值。比如,通過竊聽工具“Dropout Jeep”,用戶隱私和數據毫不設防,美國國家安全局可以獲取短信、通話、通訊錄、語音郵件、手機位置信息、手機錄音等幾乎所有形式的內容。
當然,由于普通用戶對隱私問題的警惕性不高,加上很多潛在的隱私問題用戶一般也難以察覺。蘋果可獲取用戶隱私的消息恐怕很難引發民眾大量關注。但是,對于已經將網絡安全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的中國來說,無論在用戶的隱私保護上,還是國家信息安全保護上。iPhone的安全問題都不能再像過去那樣 “民不告官不究”。
政府不能再坐視不管,應該讓蘋果給予最充分的說明和解釋,并且讓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評估嚴重程度,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政府重視才能根本改變蘋果輕描淡寫的回避政策,真正為“沉默的大多數”用戶的利益著想。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7月28日14:51:52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6610.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