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續穩定的營銷投入
手機創新已經進入一個瓶頸期,營銷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此前電信設備商以低調著稱的華為已經意識到營銷的重要性,慢慢變得高調起來,而榮耀系列目前已經對小米形成了威脅。OPPO、vivo在線上,各大衛視的熱門綜藝節目撒錢式的營銷,帶來了巨大品牌效應,使得產品溢價能力已經非常強……這些都是營銷為廠商帶來的好處。而這期間很多互聯品牌手機也搞過營銷,但是幾乎都是一夜之間變死去。其原因很簡單,樹立手機品牌至少需要3代以上的產品才有可能在消費者形成品牌印象,互聯網手機品牌爆發式砸錢營銷根本沒用,只有持續長期的正確投入,才能見其成效。
2.線上線下同時發力
小米的神話,讓傳統手機廠商看到線上電商品牌的巨大潛力,于是大大小小的手機品牌都將資源,精力紛紛投入到上線。而據手機中國聯盟小編了解,其實除了小米,榮耀等極個別電商手機品牌在線上銷量取得一定的成績,大多數手機品牌在線上銷量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甚至這個數據還很慘淡。其原因有多方面,除了營銷,更重要的是線上目前主力還是屌絲級別消費者,而這些消費對價格、硬件參數、產品性能、品牌都非常了解,想要賺取這些人的錢是非常難得一件事情。反過來再分析,OPPO、vivo等過去兩年多的經歷,其品牌溢價能力主要還是采取了,線上品牌推廣營銷,線下銷量的策略。正式由于強大線下渠道能力才支撐了其較高的品牌溢價。所以線上、下線同時推進才會取得品牌與效益上的雙豐收。
3.抱緊運營商大腿
雖然運營商補貼在減少,但是大象畢竟是大象,中國移動今年的目標是銷售4G終端超過1億部。手機廠商在公開市場再怎么折騰都,其數量都難以與運營商體量相比。而且不管格局怎么變,在終端銷售方面,運營商所擁有的資源與實力都將是巨大資源。手機廠商未來還必須抱緊運營商這個大象腿,它也許不會像小米等電商品牌那么風光,但是至少能讓你在大象身底下活的小滋潤。
4.延長產業鏈
大廠商開始拼殺的時候,基本也是這產業洗牌最后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在價格戰過后,將考驗的廠商的對產業鏈操盤能力,單純手機利潤已經相當低。要想取得更多利潤就得延長產業鏈。例如華為的手機芯片鏈方向布局,小米的miui系統生態鏈等。相信4G時代,智能穿戴、云存儲處理、智慧家庭……硬件上都會有實質進展,而之后依靠軟件和內容上的創新,其盈利想象空間巨大。延長產業鏈的方式必定是做好產業鏈的合作與整合,形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才能成功。
5.差異化
上面四點更多的是對于大廠商來講,他們將分取八成市場,剩下兩成留給了中小手機廠商。隨著4G產業的成熟中小廠商價格優勢不在,與大廠商競爭,靠的就是差異化,個性化產品,滿足小眾需求市場。小廠商由于體量小,轉身快,在創新效率上高于大廠商。所以需要深挖用戶需求,讓產品某一個點留在用戶腦海里。切記不能有大而全,完美的產品營銷思路,而是要從一點帶一線,尋找機會,完成逆襲。縱觀手機發展歷史,任何大的手機廠商走向頂峰后必將迅速衰落,這也手機產業的魅力所在,一切皆有可能。
轉型時期總是充滿不確定性。運營商需求不明,政策不穩;手機廠商技術遇阻,市場需求難把握;消費者集體患上選擇糾結癥。堅持選擇歷史指引的趨勢行方向前進,活下去,挺過去,黑暗前方是黎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