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迅速從藍海陷入紅海,營銷手段嫻熟的公司越來越多。
按照小米副總裁黎萬強所說,現在一個手機最多做到市場的25%-30%份額,今年如果賣到6500萬臺,就差不多是國內第一,如果要再保持增長,就必須到海外發展。而據經濟觀察報獲悉,雷軍和林斌現在經常在國外“飛”,就是為未來的海外市場做鋪墊——明年小米1個億的全球銷量就要靠人口最多、互聯網相對比較發達、SNS發展較好的印度等海外市場,此前的第一站則是華人社會的中國臺灣和香港。
市場環境的變化也導致了小米步出國門的初期就遇到了短暫的“不適應”。據黎萬強解釋,小米手機剛剛進入臺灣的時候,因為臺灣沒有電子商務秒殺的商業模式,很多用戶不相信2萬臺幾秒鐘就賣完了。在小米解釋只差30臺后,臺灣的公平交易委員會幫小米做了一次佐證——該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處罰就是60萬新臺幣。
但是,要進入一個新興市場,就必須遵守當地的游戲規則,黎萬強也強調,以后在臺灣報數字要精確到個位。但是,在營銷上,黎萬強似乎仍打算將大陸的這套玩法復制到該公司在全球其他國家城市的所有市場。
堅持口碑營銷
針對MIUI6被指抄襲蘋果一事,MIUI掌門人——小米聯合創始人之一洪鋒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反問:“他們用過MIUI6嗎?一個他們都沒有用過的產品,怎么能這樣說?看一下MIUI6的開發日志,至少能夠找出10個特性是IOS后面來抄的,如果去看miui V5中的文件夾,就已經是模糊效果了。再退一步,看看整個計算機發展歷程的話,如果非說透明模糊效果就是抄某些人的話,模糊效果最早做的是Windows Vista,并不是說蘋果手機上有,這個特性就是蘋果第一個做的。”
黎萬強在其新書《參與感》中的第一章所述,小米的互聯網思維就是“口碑為王”。雷軍在其關于互聯網思維的手稿中,也特別強調互聯網公司要走群眾路線、粉絲經濟。
小米并不認為自己在主動制造饑餓營銷的“盛況”——由于產能就那么大,而需求遠遠超過供給時,買不到小米的產品只是一種客觀結果,而不是主觀目的。該公司員工甚至希望在第一個季度就完成全年的任務,這樣剩下的日子就可以去休假——問題是產能無法在短期內有重大提升。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23日12:30:0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813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