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手機廠商迅速地學會了小米的營銷做法,接著又用這些辦法來對付小米,與小米為敵。
當然,小米的市場公關團隊并不懼怕“打仗”,據說年初有競爭對手以小米為目標打公關戰的時候,小米內部的方針就是“血戰到底”。因為按照小米內部的邏輯,這樣的仗可以打,因為對手沒有MIUI作為后盾。
盡管今天的小米所面對的已經不再是三年前的那個市場,但這個6000名員工的公司卻仍堅持認為,要一如既往地按照最初的方式與世界對話。按照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黎萬強的邏輯,更重要的是用戶參與就夠了,至于外界那些惡意攻擊的言論,“也并不那么可怕,讓他們攻擊去吧,反正這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世易時移
但是,這個世界真的與以前不一樣了——各種環境和競爭對手都在變化。
三年前,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還沒有這么高的普及率,市場盤子也沒有那么大。2010年最受關注的品牌還是諾基亞,其次是HTC、三星和摩托羅拉,智能機市場好產品的空間較大。1999元的小米手機1是小米公司打造出來的一個性價比最高的價位。
但時至今日,智能手機已經經過了幾次技術提升的洗禮,智能手機的芯片、屏幕、外殼材料幾乎都已經同質化的情況下,人們對仍然打性價比牌的小米其實期許更多。
然而從最近“米4”手機的發布上看,性價比已經不再是小米主打的賣點,而是材質和做工。小米此次力推的“奧氏體304”沒有得到最大范圍輿論認可。與小米配置不相上下的手機,價格有的只差幾元——大Q手機、一加手機等,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出。
行業迅速從藍海陷入紅海,營銷手段嫻熟的公司越來越多。最大范圍輿論認可。與小米配置不相上下的手機,價格有的只差幾元——大Q手機、一加手機等,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出。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23日12:30:0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813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