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盤點今年以來國產手機的一些趨勢和現象的話,那么以下幾點一定會穩穩的射中廠商們的膝蓋。它們分別是:
■強調屏占比:
自從魅族 MX3 的窄邊框驚艷了國產手機行業之后,窄邊框成為了大量國產廠商的重要課題,曾因為邊框過寬而受到批評的索尼 Xperia Z1 和小米手機3 也都在今年的更新中大為改觀,魅族新機 MX4 和華為剛剛發布的 Mate 7 更是新的行業翹楚。但廠商對窄邊框的狂熱,其實背后隱藏著的是對屏占比的追求。因為隨著手機屏幕越做越大,單手操作雖已基本成為妄想,但通過機身設計的改變,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彌補這一缺憾,幫助大屏手機盡量兼顧到握持和操作方面的體驗。
■大夸手感:
劉作虎在一加手機發布會上爆粗大「手感真 TM 好」還猶在耳畔,而隨后的小米手機4、魅族 MX4 也同樣以手感作為賣點之一。不同的是,一加手機的手感主要體現在其采用的特殊涂料材質,而后兩者則基本依靠在機身設計上下功夫,以使其更貼合手型。這兩種方式沒有好壞之分,但都可以在用戶拿起手機的一瞬間帶來直觀的感受加分。
■屏幕險:
自羅永浩在錘子手機的發布會上推出了 200 元屏幕險,再一次往情懷的烈焰上撒上了一把狼煙之后,華為榮耀6 跟進推出了 100 元為期一年的屏幕險,新發布的魅族MX4 則是 89 元/年,并且包括進水情況在內。而不只手機廠商在做,支付寶錢包也推出了碎屏險,用戶在京東購買手機時也可以選擇屏幕保險。對于動輒數百上千的換屏費用來說,碎屏險的普及的確顯得足夠良心。值得我們為其點贊!
■比材質:
還記得小米手機4 所采用的奧氏體 304 嗎?煮機網在此前也對當下智能手機流行采用的數種材質做了一番盤點,從簡單的工程塑料到金屬和玻璃材質,或是凱夫拉涂層和鈦合金機身,國產手機正在圍繞著手機材質進行新一輪的拉鋸戰。而不同材質有不同的優勢,這也提供給了消費者不盡相同的選擇和體驗。
■主打超薄:
華為、Vivo 和金立是當下國內超薄手機的三大主力廠商,前不久金立更是借助旗下新機 5.15mm 的厚度再度刷新了全球最薄記錄。在此之前,薄的同時意味著機器硬件配置,特別是電池方面將不占優勢,但現在廠商們已經對此游刃有余,在把手機做薄的同時也能夠盡可能的兼顧配置和續航能力。
■注重音質:
自 2012 年底 Vivo 將 HiFi 音效帶到智能手機中以來,音樂手機的競爭高度被提升了幾個臺階。這其中,做 MP3 起家的魅族和半路殺出的錘子手機都將音效作為主打賣點之一,雖然音效是個眾說紛紜的事情,但在越來越多的用戶把手機作為影音娛樂首選的當下,在該方面下功夫也是一件討巧的事情。
■強調內容:
手機廠商對內容的追求分兩個方面,一是內容本身,如 MIUI 的應用分發和主題售賣、Flyme 的音樂庫和集合了包括煮機網與少數派在內的多家優秀資訊來源的閱讀應用;而另一個則是服務,典型的就是小米和魅族都在強調和完善的互聯網服務平臺。不過殊途同歸,兩種方式的根本還是基于盤活自家生態之舉。
總結
無論是圍繞著手機正面還是背面、是外表還是內容、是產品還是服務的比拼,本質上都是因為原本聚焦在硬件迭代上的競爭主線現在已經觸到了天花板上。縱觀當下,從一千元到五千元的手機,僅從大參數范圍上來看均是一水的豪華配置,但攤開在消費者面前,則就變成了完完全全的同質化。這就要求廠商必須要在硬件之余,通過其他手段來形成獨特的競爭力。
雖然除了屏幕險以外,上述幾個方面同時也是全行業的競爭共性,比如 LG 和夏普引以為傲的窄邊框和屏占比、Moto X 的可定制后蓋和 Razr 系列的超薄基因、iPhone 引以為傲的材質用料和工藝水平、HTC 的聚合內容主頁等等。但不得不提的是,這些在一年多前還是國產廠商無力觸碰的領域,后者基本只有模仿和照抄的份,由此帶來的質疑和嘲笑至今仍不絕于耳。但在其已經實現了與國際大廠的正面競爭甚至是領先超越的當下,不僅意味著國產手機本身有了技術底氣和競爭資本,也體現了在競爭形態上的成熟化。
更重要的是,這些競爭均是良性的,廠商們從原先依靠大屏和高配來忽悠消費者,變成了現在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打造產品來適應不同的需求,激烈的競爭使廠商越來越減少了虛偽的噱頭,而將真正的實惠提供給用戶。這對于一直以來坐穩了低端和低質印象的國產手機來說,才是真正的轉型和立命之道,也是真正能讓用戶支持國產手機的理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