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產品和用戶體驗從PC端到移動端的轉移,以支付為核心的網上購物和電子商務以及其他各種O2O的應用場景也出現了移動端發展的趨勢。對于互聯網而言,移動端是下一個高增長潛力的區域。而移動端的互聯網產品,從前端的信息收集,到娛樂影音,再到日常的消費生活需求,乃至于到最近火起來的互聯網金融,都在往移動端的趨勢發展。
你看,一向以來引領市場潮流和電子產品標桿的蘋果,此次在iphone6上市的產品說明中也將蘋果開發的NFC手機支付作為了產品的一個重要特色并進行大肆宣傳。那么,作為NFC支付為表現的移動支付,蘋果能夠利用用戶對蘋果的忠誠而再次引領移動支付的發展嗎?恐怕會是一場好夢,但落實起來不會那么簡單。
從國內外發展的趨勢來看,確實是具備了推動移動支付進一步智能化和終端化的發展條件,一是國內移動支付場景越來越豐富,包括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百度錢包、銀聯錢包等各種手機端支付應用便捷;二是國內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和安全性已經逐步提高并完善;更為重要的是,移動支付市場已經從數據表現上開始火爆起來:一份來自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支付清算藍皮書: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4》顯示,在2013年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219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達707%。
但是,對于蘋果而言,至少在國內的市場上,蘋果的“后知后覺”并不能使它成為移動支付風口的那頭豬。
首先,對于蘋果而言,需要融入國內利益爭奪復雜的移動支付鏈條之中,并且并不一定能整合好自身的手機NFC移動支付業務。目前,國內NFC手機支付的參與者主要有移動運營商、手機生產商、銀行、銀聯等,由于國內的NFC支付并沒有形成一個標準化的產業鏈,也就是說沒有統一的參數和業務流程,一方面是各個銀行都想開發自己的移動支付業務,獲取市場優勢;另一方面是銀聯想要繼續線下清算系統的地位優勢,并保持至線上的移動支付業務。整個產業鏈條目前還比較混亂,而少數銀行推出的移動支付業務也因為安全性,設備的要求性和用戶體驗較差而并沒有獲得很好的市場反響。
在這一方面,蘋果的硬件NFC手機支付雖說是具備了這樣的支付模塊,但是后期還是需要和國內的移動運營商、銀行之間進行頻繁的業務溝通和聯系,短期內難以推出,即便是推出了,估計也會碰到上述國內其他銀行面臨的問題。一個是手機移動設備和具體支付終端的適應性和匹配性,另一個是復雜的利益鏈條的分割。
其次,蘋果NFC移動支付和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百度錢包為主要方式的虛擬賬號方式相比,存在天然的弱勢。為什么說存在天然的弱勢呢,因為NFC支付涉及到的產業鏈太復雜,技術性標準較高,而且還涉及到龐大的線下設備的改造。而虛擬賬號支付則是依托于以虛擬的資金管理賬號,同時綁定銀行卡等實體的賬號來進行支付的方式,其實是以軟件的通用性來完成了支付的過程,涉及到的鏈條參與者也較少(銀行、第三方支付),因此合作效率,支付安全性以及線下場景的布設更為廣泛。此外,虛擬賬號支付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條和支付流程,用戶的消費支付習慣也已經培養起來,通過電商、社交和O2O已經基本實現了虛擬賬號支付方式的普及。
再次,蘋果也許是高估了自己整合國內NFC手機支付的能力。因為蘋果的生態系統是相對封閉的,手機NFC支付也是同樣的道理,需要設計的參與方不僅能滿足蘋果的技術和參數標準,還需要其他周邊技術條件的支持。而不同于國外的市場,例如美國,支付方式是相當便捷和安全的,即便是沒有手機的NFC支付,其他支付方式如信用卡在線支付,也是相當便捷。也就是說國外移動支付的技術、安全和用戶條件是比國內要簡單,推廣起來要順利的多,而國內目前移動支付領域尚還處于群龍爭奪,標準不一的階段,這個時候蘋果推出NFC支付來攪這趟渾水,不知是明智還是糊涂?或許對于蘋果自己而言,推出具備NFC支付功能的手機,象征意義遠遠大于實際意義,至少在國內是這樣。
總而言之,移動支付必然是下一個互聯網發展趨勢的風口,但是蘋果能否成為風口上的那頭豬,尚未可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