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CardioNet 6月份的暴漲歷程,原因在于6月10日公司宣布與美國聯合健康保險公司簽訂三年的協議,聯合健康保險將采購大批公司產品供其醫保客戶使用。市場預期,向可穿戴健康設備滲透的電子股,以及正在進行移動化創新的醫療設備股,未來有望受到追捧。
而在此邏輯下,國內市場相關個股有九安醫療、丹邦科技(002618.SZ)、達華智能(002512.SZ)等公司,5月股價表現可謂氣勢如虹,丹邦科技漲幅69.43%,達華智能漲幅21.46%。
在消費電子領域,包括Google眼鏡和iWatch基本遵循了前沿電子消費品的投資邏輯。光大證券分析師蒯劍認為:“可穿戴設備的外在形態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機等傳統硬件產品。智能眼鏡側重于光學方面的創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機的縮小版,并加入更多傳感器以讀取人體脈搏等信息,部分廠商也可能在腕帶處采用柔性化硬件設計。此外,智能眼鏡+手表的硬件組合也需要兩個產品之間頻繁的信號互聯,勢必增加對無線模組的需求。”
在此邏輯下,原本受益于前沿電子消費品的概念股則繼續受益,包括水晶光電(002273.SZ)、環旭電子(601231.SH)、歌爾聲學(002241.SZ)、共達電聲(002655.SZ)等公司。
而有外媒近期撰文指出,可穿戴設備的崛起,可能顛覆蘋果和Google在移動設備市場的主導地位,但要大規模推廣這類設備,續航能力時間更久的電池技術就成了關鍵因素,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電池技術的發展緩慢,這限制了可穿戴設備的應用。
資料顯示,Google眼鏡配備了一塊不可拆卸式的單芯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其容量僅相當于750mAh。而在消費電子專用電池領域,億緯鋰能(300014.SZ)作為國內電子煙用鋰離子電池龍頭,占據了國內近50%的份額,其小微體積電池可能適用于可穿戴設備對電池模塊的苛刻要求,值得關注。
■概念落地仍需時間
雖然目前可穿戴概念火熱,Google眼鏡和iWatch的報道屢現報端,也經常能發現身邊的朋友手腕上戴著Nike+ FuelBand腕帶,在微信或微博里分享他的健身資訊,但值得注意的是,可穿戴設備看起來很美,但市場可能尚未真正啟動。
“谷歌眼鏡是個什么東西,雖然炒了很久,但目前只是少數人的玩具;iWatch也說了很長時間,但推出之日遙遙無期;國內目前也有很多企業涉足可穿戴設備,但一般消費者真的感興趣嗎?還是說這些東西只是互聯網愛好者的小眾用品,現在都不好說。”上述楊先生表示,自己對可穿戴設備時代的真正到來還是抱有疑慮。
“自我診斷、自我監測和慢性病管理類的可穿戴設備從未來看是有很大潛力的,保健類的設備最好的定位是簡單易學,太動腦子的產品可能就不好做。”康復之家醫療器械創始人柏煜對記者表示,可穿戴設備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的培養上,有些企業的市場營銷可能也還慢半拍,有物無市的情況還是存在。
“從現在來看,運動類穿戴設備后續可供商業開發的空間還十分有限,想要真正賺到錢并不容易。而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功能如果和原有的設備并無太大差別,消費者又憑什么埋單?”楊先生表示,可穿戴概念盡管很火,但概念落地還是需要相當的時間。
但即便如此,由于市場的前瞻性,事物往往在萌芽階段就能受到資金的青睞,投資者永遠愿意為預期埋單。
“國外的可穿戴設備廠商股價已經有一定的表現,而傳導到A股市場可能更明顯。可穿戴涉及的電子信息和移動傳輸設備,只要和歐美已經推出的可穿戴新品相關,市場還是會關注。”中銀國際投資顧問熊天恩對記者表示,從投資方面說,還是非常看好可穿戴設備的景氣度。
(作者:林建榮)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6月22日11:02:06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817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