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多來,互聯網大公司切入硬件,貌似越來越多,從電子書設備開始,到定制貼牌智能手機,到電視、到盒子,到小米平板、360的wifi設備,到各種泛健康體感設備,好像這年頭你沒推出硬件的互聯網公司就不是個合格的互聯網公司似的。
電子書:盛大、當當,除了本身的業務優勢外,亞馬遜的示范要效應也是重要的支撐點。
智能手機與平板:百度、盛大、360、阿里,蘋果、Google的示范效應。
電視:樂視、小米
盒子:小米、奇藝
音箱:Qplayer騰訊智能音箱
網絡設備與網絡基礎服務:百度服務器、360wifi設備
健康設備:百度手環、眼鏡,
除了軟向硬延伸外,也有硬向軟延伸的,如D-Link移動連接和云存儲功能路由器,但是不多。這是個什么因由呢?
總結起來,大家紛紛搞硬件看看,基本上屬于這幾類:
1、品牌商業價值的挖掘和延伸。
已有的互聯網巨頭們,用戶數都是上億或者數億,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自己的忠實粉絲,如何這些已有的品牌影響,挖掘商業潛力,自然是他們著重考慮的要素。
從盛大的電子書、到QQ的智能音箱,到樂視的超級電視,360手機,無一例外的是,在互聯網上積累了大量的資源,包括內容、用戶和其忠誠度, 隨便做一做都能出貨到10萬量級以上,又能充分體現其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下布局未來,討得資本市場的好感好評(或者至少不是沒變化、守舊、不創新,你看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
互聯網是一個技術驅動的領域,不能及時相應技術進步,不能以變化的姿態應對一浪一浪行業潮流,顯然會被低看低估的。只要你是一個變化的狀態、一種預備起的姿勢,就會獲得關注、獲得資本的青睞。
與必須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利潤收益的企業進入模式不同的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健康體感設備這些領域目前雖然見不著什么太豐厚的利潤,但是有著豐富的想象空間。
2、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小米為例、樂視為例是最典型的體現了建立一種新的商業秩序的訴求,新格局打破舊格局,注定這個領域是忐忑的,打破必然有益于某個角色也必然損害某個角色的利益,解決一個需求,所需要的資源整合、利益重新分配。這個領域的成功也許更難,大勢回報確實更豐厚的。
比如360的wifi設備,這么變態的前置條件怎么玩呢:有線連接網絡的PC,如果有這條件本身對無線網絡的需求是還需要再制造一個wifi熱點?就是變成一個能在有線網上虛擬出一個無線網的功能,另外捎帶著安全的概念,甚疑。
但是針對無線網絡環境不好的的地方,這一設備確實能解決快速使用手機上網的需求,顯然對于二三線城市wifi普及不足、移動互聯網條件不是很好的情況很實用。
360有一個明顯的成效就是破壞了原來便攜網絡設備的禮品市場的平衡,原來有不少公司定制這種直接插上網線能當無線路由器的設備當作公司禮品,有高科技有高檔還看起來比較珍貴,可是360竟然才賣19.9,牛叉。
3、已有業務的上下游的拓展
盛大電子書、當當電子書、Qplayer、奇藝,網絡上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資源、內容、信息,而互聯網用戶的新增空間在萎縮,與跟其他同類玩家強用戶的難度和成本比,那就不如建立更有粘性、依賴性的鎖定用戶的壁壘,用了咱的設備,自然就帶著咱的服務下去,又能夠延伸用戶體驗的保障、又能夠強化平臺本身的壁壘性。
4、基于已有資源、技術的積累的延伸
百度手環、眼鏡,阿里云手機都是做了云平臺,必須在這上面有玩家,建立自己的領地,基本上源于Apple商業模式的啟發、Google技術方向的啟發,這些跟隨著們,只能共享Google技術驅動的副產品和共同承擔其投入產出不合理窘況,云計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搜索引擎本身就是最牛B的云計算, 只是早期,自動化程度、計算能力、機群規模化運維水平、機群使用效率等都沒有達到一個較高的檔級,后續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資金實力的猛增,硬件成本的降低,就造成硬件規模迅速擴大,然后技術上大力投入,加上前期的積累的基礎,就迅速能夠使用能力大幅提升,然后又有一批資源空閑出來,那就需要尋求這批資源的價值最大化,自然要尋求在這上面的應用和業務,而后進者們,往往只看到了先烈們做了,就也趕緊上馬自己的云計算項目,甚至撥大量專項資金來搞,搞完了發現悲劇了,沒業務,只要繼續向業務端延伸,甚至根據業務端定制自己的產品]
5、原有領域已經競爭太激烈,互聯網新增用戶的增量衰減非???,而移動互聯網、健康領域有著廣闊的需求和巨大的待挖掘潛力,基于跨界引擎來驅動的新的增長點則表現出足夠大的空間。
總的來說,國外幾個大公司的示范效應、各個公司追求創新隨機應變的訴求,在加上傳統該領域的公司們不給力、太貪利早就了這波設備制造的熱潮,潮水退去不至于剩下白骨累累,但是肯定會徹底影響和改變傳統這些設備制造商的思維、業態,會以“互聯網碾平這個世界”的速度,改變我們的生活。
(作者:哈斯日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