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在手機上看到了全面屏、智能AI的趨勢,那么在音樂方面,從個人音樂到共享,便有了如今春筍般生長的家庭音響。
用一句互聯(lián)網(wǎng)音響品牌的Soglan來說“家庭共享音樂,可以喚醒你沉悶的家”,那么在孤獨寂寞冷的時候,又是誰喚醒你自己呢?答案還是音樂。
盡管家庭共享音樂固然重要,可是當(dāng)你出門在外上班途中、午休消遣又或是出差在外,音樂也能為你“排憂解難”。
今年面向普通消費者推出的耳機并不少,叫得上名字的比如說SONY的降噪豆、BOSE QC30無線無耳機、還有今天的主角小米降噪耳機。
小米降噪耳機
和剛才說的BOSE、SONY不同,小米降噪耳機是一款有線降噪耳機。通過3.5毫米接口與手機鏈接。
說到有線降噪耳機,可能你首先會想到的就是BOSE之前推出過的QC 20耳機。這個在2013年就發(fā)布的產(chǎn)品,至今價格仍保持在2000元以上。
所以這次我們以BOSE QC 20為標(biāo)桿,體驗這款售價百元的小米降噪耳機。
外觀:全金屬機身體積更小巧
小米耳機外觀
小米主動降噪耳機外觀上和之前推出的Type-C版降噪耳機沒有太大區(qū)別。在線控和耳機材質(zhì)上使用了金屬機身。小米耳機線控
線控上已經(jīng)改良的很好,金屬材質(zhì)配合陽剛的墨黑色磨砂機身彰顯質(zhì)感,而體積也從QC 20使用的大體積降噪模塊到如今集成在線控上,外觀有些像蘋果iPod Shuffle 4小巧便捷。
左為BOSE QC 20降噪模塊位置 右為小米降噪耳機降噪模塊位置
可是設(shè)計方面我可能還是更傾向于QC 20,獨立的降噪模塊設(shè)計在距離接口很近的地方,在插入設(shè)備時,降噪模塊可以很好的隱藏到褲兜里。
盡管小米降噪耳機的降噪模塊和線控、電池集成在一起小巧。不過一個線控集成了多項功能又融入了金屬元素,所以佩戴上可能會出現(xiàn)明顯的垂感。
不使用背夾時,可以明顯感到垂感
當(dāng)然,這種垂感在你穿開衫衣服的時候可以得到緩解。線控背部設(shè)計一個背夾可以別到襯衣上,可如果穿套衫就尷尬了。
降噪開關(guān)在線控一側(cè)
線控兩側(cè)一面是MicroUSB充電接口并為它設(shè)計了一個防塵塞,這點要比QC 20裸露于外要好不少;另一側(cè)是降噪開關(guān),共有弱降噪和強降噪兩種選擇。
內(nèi)附增三種尺寸硅膠耳塞
小米降噪耳機采用的是硅膠耳塞并提供三種尺寸可選,基本都可以滿足不同耳朵佩戴。縱然小米耳機沒有像QC 20的鯊魚鰭設(shè)計,但佩戴起來也很舒服。
編織線材
耳機線材主要有兩種材質(zhì),3.5毫米接口至線控段使用了更耐磨抗拉的編織線,耳機段采用TPE材質(zhì)具有很好的柔軟性。90度插口延長使用壽命
插頭上小米降噪耳機使用了90度插頭設(shè)計,放進口袋時可以更好的保護插口延長使用壽命。
總的來說,和QC 20相比小米降噪耳機在外觀上更像是一款普通耳機的樣子,殊不知里面內(nèi)置了一個降噪模塊和獨立電池。從插口到線材再到線控,通體黑色配合著金屬質(zhì)感尤佳。
佩戴體驗:長時間使用也基本可以
除了剛才所講的線控會出現(xiàn)輕微的垂感,使用時最好把它“固定”住,不僅垂感減輕聽診效應(yīng)也少了很多。左為BOSE QC 20佩戴 右為小米降噪耳機佩戴體驗
耳機佩戴體驗上盡管沒有BOSE 的鯊魚鰭,但小米降噪耳機的佩戴體驗也還算不錯。基本佩戴半天下來沒有出現(xiàn)疲勞的情況。
音質(zhì):人聲突出,中音效果更佳
小米降噪耳機在音質(zhì)方面獨創(chuàng)專利聲學(xué)架構(gòu),雙“動圈”單元+“動鐵”單元,將三個單元共同融入到同一個腔體中。此外,小米降噪耳機通過日本“Hi-Res Audio”音頻產(chǎn)品標(biāo)準(zhǔn)認證意味著可還原CD級音質(zhì)。
這次共試聽了三首曲目,分別為:
2017新年維也納音樂會Live-《Nechledil March》
Taylor Swift-《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
Michael Buble—《Mis Deseos/Feliz Navidad》
《Nechledil March》是一首非常激昂的曲風(fēng),主要有小號、小提琴、短笛、小軍鼓等器樂演奏。
試聽過程中,樂器的定位感比較明顯,短笛的高音清脆飽滿有力,小軍鼓鏗鏘有力的回饋似乎可以聽到鼓面的反饋。不過到了樂器齊奏上,聲音顯的有點混,層次不太明朗。
三首不同曲風(fēng)
Tay Tay的歌即使大家沒聽過也對她了解一二。Tay Tay從鄉(xiāng)村音樂到流行樂,這次的專輯風(fēng)格偏向暗黑系,當(dāng)然《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這首歌除外,也是我認為這張專輯里還有之前霉霉影子的歌曲。
試音這首曲目給我最大感受,Tay Tay的聲音非常突出,重低音渾厚不過這種渾厚感也讓背景音顯得有些混沌,尤其到副歌部分,只感覺耳膜在振,細節(jié)損失了不少。
布布雷的歌把爵士樂和流行樂相融在一起,演繹出不同的新爵士曲風(fēng)。《Mis Deseos/Feliz Navidad》是一首圣誕歌(也快圣誕了強烈推薦),由Michael Buble和墨西哥歌手Thalia合唱。
這首歌整體人聲偏中音還是比較明顯,少了流行樂強烈的重低音,這首歌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力還不錯。包括聽出沙錘的動感、結(jié)尾時的鐘聲表現(xiàn),以及合聲的定位感比較明顯。
關(guān)于降噪:降噪可以,卻少了些“落差感”
小米降噪耳機官方介紹,其主動降噪頻率范圍在50-2000赫茲之間,可以將噪音抑制約25分貝以上。
這種效果基本可以覆蓋在地鐵、巴士、高鐵甚至辦公室等公共噪音環(huán)境使用,有效消除大部分低頻噪音。
兩檔調(diào)節(jié)降噪
小米降噪耳機共分為弱降噪和強降噪兩檔,噪音弱時可開啟弱檔,外界噪聲強,主動降噪開到強檔,但建議強降噪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室內(nèi)使用弱降噪就可以滿足。
結(jié)構(gòu)上小米的專利聲學(xué)架構(gòu),將降噪單元與音樂單元分離,換句話說在聽歌時,感覺外界吵了就可以打開降噪功能,打開期間歌曲絲毫不受影響。
這點還是深有體會,QC 20就是降噪和音樂在一起的,打開時有明顯的停頓,但是打開之后,給你感覺進入了另個世界。這種“明顯停頓”的落差把降噪的存在放大給人感覺有了降噪真的不一樣,缺少分檔降噪可能是QC 20的遺憾所在。
上為BOSE QC 20 下為小米降噪耳機
小米降噪耳機在不知不覺中從噪雜的環(huán)境過渡,這種消無聲息讓用戶很少能感覺到降噪的存在。盡管少了這種落差感,卻可以讓用戶更專注于音樂的享受。
有網(wǎng)友反映說 ,弱降噪和強降噪的感覺不明顯,其實還是有些差別。比如以汽車引擎聲為參考,弱降噪的時候在歌曲間歇還是能聽到一些引擎聲音,強降噪就不存在這些問題。造成“感覺不明顯”,或許是少了“落差感”帶來的吧。
總結(jié):
售價299元的小米降噪耳機自然不能和QC 20比,至少從價格相比就相差懸殊。設(shè)計上降噪耳機的規(guī)格小巧便于攜帶,可是金屬材質(zhì)的重量在佩戴是會有明顯垂感。音質(zhì)方面小米降噪耳機還有上升空間,尤其對低音的解析上需要加強。
這款產(chǎn)品沒推出之前,很難想象一款299元耳機會加入主動降噪功能。它的推出讓更多接觸到了降噪耳機,也能花很少的錢體驗降噪的優(yōu)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