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藥物說明書是幫助人們合理科學用藥的重要指南,然而,在臨床上,人們在閱讀用藥說明書時普遍存在兩大誤區:一種是盲目追求藥物的治療效果,根本不仔細看藥物的特點,不顧藥物的不良反應,常常超劑量、多種藥一起上;另一種則過多顧慮藥物的不良反應,反復糾結于藥物說明書的不良反應描述,忽視了藥物本身的“治病”屬性。學會正確閱讀藥物說明書,對每個人來說是最基本的事。一般來說,一份藥物說明書,一般都分為4-5個部分,我們不妨來細看一下吧。
第一部分描述一般信息
包括藥物的化學名和商品名稱、生產廠家、生產執行標準、批準文號和生產批號及有效期,是否OTC藥等。這一部分只要瀏覽了解就可,因為這部分主要針對管理和醫院藥物采購部門有用。
第二部分描述藥物的藥理特性
包括藥品的化學結構分子式(西藥)或組方(中成藥)、藥物的藥理毒理、藥物的吸收代謝特性、半衰期和排泄方式等。很多藥廠會在這一部分提供大量的臨床研究數據和循證報告。這部分主要是給臨床大夫和藥劑師看,患者可以忽略。
第三部分是說明書的主體
講述藥物的適應癥和禁忌癥、用法用量。需要患者仔細閱讀,在閱讀時需要注意的內容是劑量大小、服用方式、服用時間及間隔時間。對于適應和禁忌一般了解即可,因為在開處方時大夫已經充分考慮到藥物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第四部分是藥物的不良反應
對于這部分內容一定要抱著理性的觀點閱讀。因為現在負責任的藥廠都十分重視不良反應,力爭在說明書中盡量詳細的標明,所以很容易造成藥物的副作用特別多的假象,讓某些患者不敢使用。其實,不良反應列舉多是針對一個龐大的患者群體而言,具體到個人這些不良反應未必都出現,否則這個藥品很可能在研發過程中就被“槍斃”,根本不可能上市。
簡言之,藥品說明書并不是天書,一般人都能掌握,只要按照上述辦法去閱讀,就能讓其為我使用,讓藥品發揮出治療疾病、保障健康的積極效能,同時使不良反應的出現降到最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