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基本上已經主宰了電腦與其他設備連接的接口,從USB 1.0到現在USB 3.0已經經過了三大版本的更替。但是USB那些形狀各異的接口不僅有一大堆別名,而且現在USB 3.1也搞出了Gen 1和Gen 2兩種馬甲。
實質上USB 3.1 Gen 1就是我們常見的USB 3.0,真正的新標準是這個叫Gen 2的東西,最高傳輸速度達到了Gen 1的兩倍即10Gbps。接口方面,有USB Type-A/Type-B/Type-C/mini-AB/micro-AB這幾種。其實基本上在Type-C出現之前沒什么人關心自己用的USB是什么Type,更有不少人把接口和傳輸協議混為一談。接口只是作為一個載體,可以承載上述多種協議。
自從主板上也有搭載USB Type-C接口之后,已經很少主板會在I/O接口那邊配備8個USB-A接口了,所以我們可能會面臨接口不夠用的情況。加之USB 3.1 Gen 2在目前來看也只能在比較少的外接設備上充分使用高達10Gbps的傳輸速率,例如外接NVMe協議的SSD。那么我們是不是能夠充分利用這個接口做點別的事情呢。
Orico推出了一款用USB-A接口連接的支持USB 3.1 Gen 2的USB Hub。支持擴展4個USB 3.1,理論速度可以達到10Gbps。
Orico率先推出了支持USB 3.1 Gen2的USB HUB,外包裝是統一的白色正面+藍邊的Orico畫風。
產品背面可以看到它的Spec:型號為M3H4-G2,可能意味著這是外觀相似的M3H4產品的Gen2版本吧;使用一個USB 3.1-A輸入,并最多能輸出4個USB 3.1;最高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0Gbps;需要外接 DC 12V的電源,隨機附帶有這個適配器,另外還有一條USB-A to A的線,長度為100cm。
隨機附帶的配件有DC 12V的電源適配器和一根USB-A to USB-A 10Gbps的數據線,以及USB Hub本體,還有一本使用說明。
USB HUB由鋁合金和彩膠撞色打造,正面可以看到4個藍色的USB 3.1 Gen2輸出接口,接口左邊是一個LED狀態燈。左下角清晰地表明了這款產品是USB3.1 Gen2的,最高傳輸速率達到10Gbps。
精心設計的32°人體工學斜面,讓你以最方便的角度鏈接設備。左側是一個USB輸入口,支持USB 3.1 Gen2 10Gbps輸入。
右邊是常規的DC 12V圓孔插頭輸入。
這款Hub的鋁合金使用CNC精細加工,并且搭載VL820版本驅動芯片,保障性能更穩定,傳輸更高效,還有極強的兼容性:無論是游戲手柄,打印機,攝像頭,掃描儀,小鍵盤,以及各種USB存儲設備,都能輕松連接,不用擔心兼容問題。
下面介紹一下本次測速使用的工具吧,Orico同時還新推出一款鋁合金的DIY 2.5寸 USB Type-C移動硬盤盒。
醒目的Orico藍白配色,正面的產品圖顯示出明顯的DIY特性。
零部件看著不多,主體由兩塊面板,兩塊鋁片中框,螺絲柱子,SATA3轉USB Type-C轉換器和防震膠墊組成,另外附有USB-A轉C線,雙口Type-C線。
本品的心臟部分—ATA3轉USB Type-C轉換器,非常小巧。
使用USB Type-C接口,可以良好地支持USB 3.1 Gen2,從這個角度看仿佛像是個呆萌的機器人臉部。
本次測試用SanDisk SSD Plus系列240GB SSD。
安裝完畢,雖然是個DIY的硬盤盒,但是安裝好之后非常穩固,拿起來輕輕搖擺也不會感到內部有松動。接下來是測試部分。由于設備有限,本次測試用MacBook Pro 2017款,使用10Gbps的USB Type-C轉USB-A線然后接Hub使用。
Disk Speed test是比較常用的Mac OS測速軟件,本次使用它來對硬盤盒接SSD進行多次寫入1GB的文件來測試速度。除轉接線外,所有線材均為Orico原裝。
多次測試之后,寫入最高值都穩定在523MB/s左右,達到了直接連接SATA3的水平。另一方面,直插B85主板后面的USB3.0接口(5Gbps),速度如下:
速度并未超過420MB/s,很大程度上是接口限制了速度,可以看出USB 3.1 Gen2的作用還是很大。
Orico這個USB 3.1 Gen2的Hub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你的高速存儲設備的性能,不過如果你沒有那么快的硬盤也不要緊,高達10Gbps的速率可以讓你同時使用更多的普通USB 3.0的設備進行數據傳輸,同樣也能發揮好這個Hub的性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