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HTC的20周年,而今天則是HTC U11的新發布會。
或許有人會奇怪:“為何不在昨天一起搞慶祝?”,這個問題筆者也曾有疑問過,得到的答復是“這一天是HTC全新20年的第一天?!?br />
好吧,這是細節,其實不要在意,我們還是來說下這款在HTC臺北老家發布的新品U11如何。
還是老毛病——炫技
HTC估計是改不掉這個“工程師文化”帶來的習慣了,全新的產品HTC U11依然保持著前代的炫技傳統。
而且這一次還一次炫兩項,從“外”到“內”都在炫。
“嘩眾取寵”的外表
沒錯,HTC U11的外觀就是“嘩眾取寵”,基本上這款機器拿去任何一次聚會都會瞬間成為焦點。
從官方文案來說,HTC U11采用了全新的“3D曲面水漾設計”,據HTC方便表示該設計靈感來源于水的表面張力。當然我更喜歡用“人話”來講這個東西。簡單說這是個8曲面3D玻璃,機器的每一個角都采用3軸對稱。
而所謂的“水漾”,筆者理解就是其獨特的反光效果,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和小米6沒有成功量產的技術很像。
五款顏色——銀、藍、黑、白、紅——并非單一顏色,而是在基礎色上通過名為“分光混合成色技術”加工,實現了不同角度不同顏色的反光。
比如紅色在側面可以看到金色,而銀色則會呈現一定藍色——當然這個其實誰看都像是“銀灰藍”之類的顏色,對此筆者打探到的消息是“命名”的尷尬,本身英文名字是用了一個比較取巧的方式,但是翻譯中文的時候并沒有辦法取巧了……
說實話,這真尷尬,毫無意外的,這會被人調侃稱“HTC再一次定義藍色”。
但是說實話,這一次的外觀真的很炫,哪怕是最“吸光”的黑色,HTC也混入綠色在內。
“裝模作樣”的功能
HTC U11的另一個炫技則是EdgeSense技術。
該技術在下半機身邊框放置,簡單概括就是,讓邊框可以感受“擠壓”這一動作,并且擠壓強度也可以自行設定,以及在軟件上HTC還提供了兩個檔位。
如此,HTC U11最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操作形式。
當然,如果說實際體驗的話,那就是可以“裝模作樣”了。
比如在拍照的時候你可以直接捏一下邊框來拍照,或者你在桌面直接“擠壓”一下喚醒“語音助手”——這里要說一下,HTC國際版將采用AmazonAlexa和GoogleAssistance,而大陸版將會搭載百度的DuerOS來解決本地化適應問題。
從技術上來說,不得不承認這個真的很酷。據筆者了解,這一技術可以應用于任何表面材質,而不是局限于金屬、玻璃等材質,甚至大理石都可以。
而從體驗上來說,在現場的簡短的體驗下,說實話需要適應,但是用來拍照的話,在適應之后確實非常方便,尤其是在大屏手機上,你不再需要用一個非常蹩手的姿勢去按拍攝鍵了,這里包括音量鍵拍照用戶。
基礎也不輸于人
HTC U11的基礎配置這一次也配得上“高端旗艦機”的稱呼了。
CPU:高通驍龍835
RAM:4GB/6GB
ROM:64GB/128GB
電池:QC3.0快充,3000mAh
后置:12MPUltraPixel?3,1.4u,?/1.7,光學防抖
前置:16MP,?/2.0,150度全景,UltraPixel暗光拍攝
屏幕:5.5英寸,2560x1440
IP67防水
USBType-C,沒有3.5mm耳機孔
比較烏龍的是,這一次發布會沒有宣布售價,但是據筆者了解到的信息,大陸國行將不會超過5000,當然這個信息還需要稍后確認。這里要說一下的說,據筆者了解到的消息,這一次HTC U11中國和國際版將統一使用高通驍龍835,這一次沒有差異化了。
而且,或許是因為20周年,HTC在隨機贈送上也是大手筆,其中最重頭的就是贈送的Type-C耳機。
取消了3.5mm耳機并非是跟風之選,而是為了USBType-C所能提供的數字音頻特性考量,并贈送了一副降噪耳機。并且,因為這款耳機上擁有了一個收聲單元,所以HTC還在軟件上進行了適配,來讓耳機可以實現耳蝸測繪,以此讓耳機的效果可以根據每個人定制。
最后,對于配置上還有一個值得說的是攝像,HTC又一次拿下了DxOMark評分第一:90分。
如果說這臺機器真的要吐槽什么的話,那就只能說:為什么沒有雙攝和無線充電了。
但是這也是HTC一致沒改掉的毛病:一切從實用出發。
一切以實用來考慮
筆者特意詢問了這兩個問題,并且也得到了官方答復。
理由一共有兩個:一個是從成本角度綜合考量,而另一個原因則是不夠實用。
HTC是較早,甚至可以說最早嘗試雙攝技術的手機公司,但是在多次嘗試后HTC發現用戶對于雙攝的需求并不大,用戶更想要拍出好照片。
而雙攝像實現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還會一定程度的拉低成像質量,所以HTC提供了一顆更加“高質”的單攝,而非雙攝像。
而對于無線充電,這是個酷功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想要3小時靜置酷感,還是想要30分鐘充滿出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