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之前,很少有人能想到,中國銀行業的大佬們會為樊治銘和胡曉明這兩個缺乏實際金融從業經驗的人感到緊張。
在過去的半年里,樊治銘領導的阿里國內金融事業群推出了余額寶,明確提出了跟銀行搶活期存款的目標;而胡曉明領導的阿里創新金融事業群,則通過一系列資產證券化產品,成功解決了自己小貸業務的資金來源。
他們的實際成績是:余額寶上線1個月就成功突破了100億元,而阿里小貸的最新數據是累計投放貸款1000億元。
對于傳統銀行中零售業務公認領先的招商銀行而言,這樣的規模大概相當于其子公司招商基金一只貨幣基金,再加上招行小企業信貸中心。
對于銀行而言,體量還非常小。
但是招行前董事長馬蔚華卻多次到阿里巴巴考察,分管零售的副行長丁偉說,阿里雖然沒有申請銀行牌照,但是他們的布局已經完成。
另一專注小微企業的銀行——民生銀行,其行長洪崎則坦率承認,阿里金融已經對銀行業形成了挑戰,尤其是支付業務方面,光棍節一天交易額可達191億,網絡支付近1/3來自支付寶。
阿里小微金融真正令銀行感到恐懼的地方在于,在目前所有的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或者金融產品代銷牌照的機構中,這是唯一一家摒棄渠道概念、拋棄銀行而嘗試自己推出產品的公司。
2008年,馬云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
這句話,至今仍然被他的下屬們津津樂道。
■貸款利率20%
以年化利率而論,阿里小貸超過了幾乎所有銀行和大部分民間正規信貸機構。目前,大部分銀行對于小企業實際執行的利率一般為上浮120%至170%左右,即一般不會超過年化12%。
按照馬云的安排,胡曉明和樊治銘都向同一個女人——彭蕾匯報工作。
彭蕾負責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脫胎于支付寶和阿里金融事業部的整合。盡管運作不到半年,很有可能還沒有完成注冊,但是正在成為中國金融界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企業。
此前有消息稱,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成立后,有可能尋求獨立上市。
根據阿里金融方面提供給理財周報的資料,目前阿里小微金融分為四個事業群:包括胡曉明任總裁的創新金融事業群、樊治銘任總裁的國內金融事業群、彭翼捷任總裁的國際金融事業群、井賢棟任總裁的共享平臺事業群。
其中共享平臺事業群更傾向于后臺業務,為阿里的小貸、信用貸款、金融合作、商戶合作、跨境清算等業務提供支持。而創新、國內、國際是前臺業務。
盡管余額寶打出了“搶奪銀行活期存款”的口號,引起一時轟動。但阿里金融目前最被看好的業務,仍然是阿里小微信貸。
根據阿里小微提供的數據,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阿里小微信貸累計投放貸款超過1000億元,戶均貸款4萬元,不良貸款率僅為0.87%。
這一數字甚至令銀監會都感到驚訝。
盡管馬云反復否認自己將做出一家銀行,但是外界對于阿里的小微貸業務期許甚高,認為其將來的規模和利潤很有可能超過傳統銀行。
“他們的貸款利率高出我們很多,盈利空間比我們大。”一位建行小企業部高管表示。
關于利率,阿里金融對外最愛使用的數據是:客戶融資成本6.7%。
這一數字實際來自客戶平均占款123天的簡單計算。理財周報記者查閱一份2012年底阿里金融與嘉實資本合作的資金產品資料,其中介紹為:目前阿里小貸訂單貸款每日產生萬分之五的利息,年化18.25%,信用貸款每日產生萬分之六的利息,年化21.9%。
以年化利率而論,阿里小貸超過了幾乎所有銀行和大部分民間正規信貸機構。目前,大部分銀行對于小企業實際執行的利率一般為上浮120%至170%左右,即一般不會超過年化12%。
在中國勞動者協會近期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中,企業和個人通過銀行之外的非金融機構平均融資利率為13.41%,小微企業的民間融資利率為14%。即便在中國民間金融風向標溫州,大部分時候民間金融利率也控制在18%左右。
在利率沒有任何優勢的情況下,阿里小貸深受歡迎的原因在于其簡便快捷高效。由于其掌握商戶數據,可以低成本但比較準確地做出預授信,其主打的口號是,“金額小、期限短、隨借隨還”。
“小商戶的借貸需求非常高。”另一家也提供供應鏈商戶貸款的支付機構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有一些地方是銀行服務的空白區域,商戶根本就不了解信用卡這樣的銀行融資產品;另一方面,通過當地傳統金融機構比如農村信用社借貸,雖然名義利率不高,但實際需要提供高達10%左右的回扣給信貸經理。因此大部分商戶都認為20%左右的利率可以接受。”
簡單快捷是阿里小貸最驕傲的部分。因此,當銀聯總裁許羅德公開表示,靈活的阿里金融如街舞,規范嚴謹的傳統金融如國標后,胡曉明公開嗆聲稱:“如果小微企業按照國標跳舞就完蛋了。”
■融資成本不超過9.5%
阿里的網絡放貸模式,大量依托于網絡數據處理,部分調查通過視頻進行,不需要像傳統銀行一樣設網點、雇傭大量員工以及上門調查;運營成本極低。
前述嘉實資本與阿里金融合作的資料透露,目前阿里小貸的平均加權收益為19.5%,而資金成本9.5%,因此簡單超額收益為10%。
從此后阿里金融通過資本證券化產品融資的情況來看,阿里金融目前的平均融資成本已經得到較大幅度降低。
如其與東證資管合作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設計中,阿里小貸自己認購了10%的次級份額,以預期收益率6%左右計算,阿里的年化資金成本不超過8%。
根據東證資管的計劃,未來三年中,將為阿里小貸發行50億元資產證券化產品,可以為阿里提供40億元資金。
而另一家阿里的戰略合作伙伴是諾亞。剛剛為阿里成功發行了首只資產證券化私募產品的諾亞正行總裁章嘉玉也向理財周報記者確認,將繼續推出以阿里小貸資產為標的的產品。
“我們也有一些客戶,包括機構客戶,對于這類收益雖然不高,但是質量比較好的資產很感興趣。”章嘉玉說。
至于外界傳言阿里給東證資管和諾亞的傭金并不高的問題,章嘉玉默認了這一說法:“如果客戶有需求,即便可能擠壓我們的盈利空間,我們也可以提供產品。”
東證資管執行總裁任莉也表示,阿里融資不成問題。東證資管的阿里小貸產品獲批之后,獲得了銀行理財、保險資金,乃至社保資金的關注,均有濃厚投資意向。
在這樣的情況下,阿里金融如果能一直成功地將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數據堪稱完美。
這一數據令傳統銀行業界感到不可思議。
對于大部分銀行而言,小企業的不良率高于大企業是常識。以至于大部分銀行小企業部門舉步維艱。
而目前阿里小貸主要開展業務的企業集中于浙江、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的批發零售企業。大部分銀行在這一領域的不良率高達4%左右。
“我們現在不清楚他們不良的核定和管理。這么低的不良率很有可能是他們核銷政策比較松,老總簽字就可以核銷,所以他們包袱很輕。”建行小企業部一位高管在一次座談會上表示。
建行曾經是與阿里巴巴合作最早最深的銀行,由阿里提供商戶數據,建行發放貸款。盡管雙方由于合資計劃破裂分道揚鑣后,都不再提及此事,但是業界一直認為,建行終止業務的導火索之一,是阿里提供的商戶貸款項目不良過高。
在與建行、工行合作破裂后,2010年4月,阿里在浙江成立浙江省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又在重慶注冊成立了一家小額貸款公司,開始進行放貸嘗試。
通過互聯網放貸,阿里金融成功突破了小貸公司不得跨區放貸的限制,通過這兩家公司面對全國的商戶提供貸款。盡管此前有傳言稱,阿里考慮將第三家小貸公司設在廣州,但是阿里創新金融公關總監王彤明確向理財周報記者否認了這一消息。
阿里開展小貸的優勢毋庸置疑:利用阿里巴巴B2B、淘寶、支付寶等電商平臺上客戶積累的信用數據和流水,通過技術分析,評估客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 可以給出客戶的信用評價,然后再決定貸款授信。按照小貸業務普遍使用的大數原則來看,風險可控。
而當商戶還款出現拖欠時,阿里會有一年的賬款催收期,然后再進行核銷。同時對違約的商戶進行網絡店鋪關停,以提高其違約成本。
最令業界振奮的是,阿里的網絡放貸模式,大量依托于網絡數據處理,部分調查通過視頻進行,不需要像傳統銀行一樣設網點、雇傭大量員工以及上門調查;運營成本極低。
■資本之困
在通過東證資管和諾亞財富融資之前,阿里金融實際的資產和貸款余額,尚不如大部分農商行。其小貸業務收入不可能超過兩億元。
在這一個看似完美的產業鏈條中,阿里金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由于沒有銀行牌照,無法直接攬存;也不愿意像其他支付機構一樣,依托于銀行獲取資金,因此其實際規模遠小于外界估計和宣傳。
阿里創新金融事業群明確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不對外提供任何期末貸款余額數據。
根據東證資管-阿里巴巴產品資料透露,截至2013年4月30日,阿里小貸余額客戶數4.38萬戶,余額貸款11.48萬筆,金額17.78億元(不含已轉讓資產),不良率1.23%。
這一情況出現的原因是,阿里小貸至今只能通過重慶和廣州兩家小貸公司提供貸款, 而小貸公司目前杠桿率為50%。即按照規定,小貸公司只能用注冊資本金,以及從金融機構獲得的不超過注冊資本金50%的資金放貸。
王彤確認,阿里金融沒有對于小貸公司的增資計劃。也就是說,阿里兩家小貸注冊資本合計16億元,其最高放貸額度為24億元。
在與東證資管和諾亞財富合作之前,阿里金融從嘉實資本產品中獲得了7500萬元,從與山東信托合作的三期信托項目中獲得了5億元。
而盡管支付寶推出的余額寶獲得空前成功,不少評論認為阿里金融已經同時布局了銀行的存款和貸款系統。
但實際上按照目前規定,支付寶內沉淀的備付金不能算作其資產,支付寶也沒有處理的權利,而貨幣基金投資有嚴格規范,因此實際資金根本無法在阿里金融內部流動。
因此有理由確認,在通過東證資管和諾亞財富融資之前,阿里金融實際的資產和貸款余額,尚不如大部分農商行。其小貸業務收入不可能超過兩億元。
按照東證資管和諾亞的計劃,阿里小貸有可能在未來的3年內獲得百億資金。
“無論哪一家機構,剛推出小貸業務時,都會偏向自己打分最高的部分優質客戶。”一位小貸行業人士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但是從經驗來看,如果放貸規模在短時間內大量增加,很有可能帶來不良增加。 阿里和淘寶商戶實際也會受到經濟下行影響,虧損率正在增加。如果貸款余額規模增加到百億級,阿里是否還能控制住風險?”
從數據來看,阿里小貸的不良率波動遠超一般銀行,在2011年上半年,其不良率一度達到2%左右,逾期貸款比例超過2.5%。但3個月后,就迅速跌回1%以下。因為阿里不對外公布其核銷情況,因此難以判斷其實際資產質量。
“我們目前不會對外發布任何關于未來的設想。”王彤說,“我們的未來會受到政策變化的影響。”
(記者:滕曉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