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可預期會炒高各種渠道流通的非實名制用戶號,這就造成一個雙軌制市場的存在,一個是實名制市場,一個是非實名制市場。那實名制到底是幫助用戶更安全進行信息消費服務的幫手,還是變成某些權力尋租的抓手?
■手機實名制:抓手還是幫手?
鈦媒體注:人們經常受到手機、短信詐騙和騷擾。盡管實行手機實名制之后,追查罪犯會方便很多;但是,實名制實行后,所有用戶的個人信息資料就匯聚到運營商的手中,有可能會造成用戶個人信息資料的泄露。一旦這些資料被居心叵測的人所掌握,就會給原本就很猖獗的垃圾短信和詐騙電話提供更多犯罪的機會。掌握了客戶的詳細個人信息,騙子們詐騙豈不是更方便?
三年之后,工信部再一次出面意圖維持秩序,要求自9月1日起對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的新入網用戶強制實行手機實名制。這一次與以往不同,所要求的實名制對象主要是對新入網的用戶。按照工信部的界定,即是指辦理固定電話裝機、移機、過戶,移動電話開 戶、過戶的用戶。
看上去本次手機實名制的要求非常嚴厲,工信部甚至在規定中授權(或者命令)電信業者直接拒絕為不符合實名制要求的用戶提供電信服 務。但是,按照憲法第四十條的規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又受法律的保護, 目前不能確定電信運營商或者未來的虛擬運營商如果以實名制拒絕用戶享受通信服務是否有法律上問題。
不過無論如何,這一次,按照人大去年出臺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 信息保護的決定》,工信部推進實名制看上去很堅決,并不像之前只是發了要求了事。
很多人繼續對手機實名制的效果保持懷疑的態度,因為從過去的采取實名制的效果和推進的過程看,實名制的阻力還是很大。自身的角度,出于信息安全個人隱私的保護,也有很大一部分群體并不愿意把個人信息資料提供給第三方。
那么手機實名制到底會成為幫助用戶更安全的進行信息消費服務的幫手,還是變成某些權力尋租的抓手?
說實話,中國目前的法律和社會環境在保護個人信息隱私以及對濫用個人信息的處罰力度 上,并沒有給公眾一個可以信服的事實。
所以在要求公眾提供真實可靠的資料才能享受通信服務的時候,當公眾不能信任電信業者、更不能信任國家法律和社會制度,會對他們的信息有效的制度性救濟,自然會遇到阻力。
那么,如果按照即將實施的電話實名管理規定的要求,主要管制的對象是新入網客戶,當這些用戶并不愿意提供資料時,必然會轉向目前市面上還在流通的不具備實名制信息的用戶號碼資源。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8月4日11:02:17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960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