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可穿戴領域已有和將要有那么多的產品。有幾家好意思管自己的產品叫有用不,好意思管自己叫好用不?可穿戴設備要想進入主流消費市場——嘿,兄弟,咱可得加把勁。“可穿戴設備”是最近在科媒上講濫了的一個話題,大批的產品蓄勢待發準備沖進主流消費電子市場。“可穿戴”這個標簽字面很好理解,但制造商們紛紛空降,希望在這座尚未崛起的金礦上大撈一筆,真有那么容易嗎?
過去在一個可穿戴的會議上看到這樣一張slide——可穿戴設備的難度何在,列了這么幾點:電池、計算能力、數據連接、殺手應用。但被忽略的因素還有,什么樣的消費者會想買可穿戴設備,加上給他們一個買你的理由。
藍牙耳機和心率儀表算不算可穿戴設備?如果單從字面上歸類,當然算。那么iPod Shuffle配上一個表帶何如?更加是了。但“可穿戴設備”可不應該就是這么一點追求。
那么這個品類的底線何在,什么樣的產品才有意義?有人已經開始做單純的健康監測工具;也有人試圖將科幻變成現實,做起星際迷航版的眼鏡或者XX俠的手表。
但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應當具有下面的特質:
舒適度,而且是全天候的舒適度
要知道,可穿戴設備是戴在手腕上,手指上,臉上或是穿在身上?所以穿戴的觸感是第一位。你會買不舒服的鞋嗎?沒準兒,但是買了你還穿嗎。
Google Glass和同類的智能眼鏡都面臨這這樣的問題——Glass相比普通的眼鏡要笨重很多,至于Epson Moverio、Vuzix M100之類就更不用說了。還有健康設備甚至是在睡覺時都會戴著的。
藍牙設備廠商Jawbone和Plantronics在研究如何讓頭戴設備舒服這件事上費了不少銀子。現下的Pebble是戴著舒服不礙事的一個好例子。
另外,防水或者至少防汗水是個加分項,尤其對于健康設備。如果能戴著游泳或者洗澡就更好了——大部分的手機都做不到這點。Pebble和一些計步產品現在已經是5ATM的防水等級了,但恐怕拿來做一個實用的標準還不夠。
要有用,至少在某個痛點上要比手機有用
可穿戴設備面臨的最大對手其實是手機,要怎么證明我比手機有用呢?想想Android、iPhone,就在你兜里。它們很做的事很多,而且做得都不錯;加上手機總是隨身攜帶的。Google Glass、智能手表、計步器,啊哈?為什么不用手機呢,把它掏出來能有多難。有時候掏手機確實沒有那么方便,但這樣的時間能有多少?
當下的熱門穿戴設備可以打成這么幾類:耳機傳送語音;智能手表可以看成是尋呼機,搭配健康管理和app連接功能;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8月4日11:07:4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961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