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點燃了傳統互聯網下一個變革的時代,一場新的“圈地運動”和“工業革命”似乎正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悄然上演。
移動互聯網“圈地運動”,將是一場以位置為基礎、以用戶為核心的移動互聯網地圖爭奪戰。
PC互聯網則通過一個IP的行為定義一個人,受到空間的大量限制,被IP定義的設備屬于家庭或企業,它是公有的;移動互聯網則真正以人為核心,關心的是人在哪里、在做什么、需要什么、發生在何時,移動設備是隨身的、私有的,因而更真實、更具情感、更具互動性。
這其中最關鍵的一個點,就是位置。位置伴隨一種文化思維,伴隨著社會活動的產生,而位置的另一面就是地圖。我們很難想象,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關掉位置之后,如何才能讓用戶找到那種原始的樂趣。
移動互聯網地圖讓互聯網應用與服務,與傳統商業和生活體驗,史無前例地聯系在一起。而不是PC互聯網一樣讓人們更“宅”,更缺少“移動”和“真實互動”。例如:PC互聯網時代,萬達廣場就是萬達廣場;而在移動互聯網地圖中,萬達廣場是一個流動的版圖,既可以形成新的消費閉環,又可以形成網絡體驗與現實生活的雙向流通。
未來,我們可以在移動互聯網地圖上再造一個“萬達廣場”、“王府井”, 上面流動著大量的用戶、匯集生活中的各種必備資源。移動互聯網地圖,天生就是一個平臺,一個開放的生態。
革命往往伴隨著流血犧牲。現在巨頭們進行的“圈地運動”確實不是人人都可以玩,或者說人人都可以長期玩下去的。
讀過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工業革命前的“圈地運動”,最開始是新興資產階級和貴族的專利,再后來發展成為以議會頒布法案的形式來進行。相應的,移動互聯網的“圈地運動”,與此十分相似。
地圖數據是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小公司根本沒有實力和財力去做較長時期的基礎投入。同時,地圖服務下一步實際是生活服務,需要地圖底層數據和商務數據的共同支撐。目前來講,還沒有任何一個互聯巨頭單獨具備這樣的優勢。高德與阿里的合作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從資本和技術實力層面來講,阿里、騰訊、百度均憑借其在固有產品領域的基礎,無論是并購合作還是自身產品開發,都具備一定的優勢。阿里和高德合作已經構建了一個堅固的防線,騰訊和百度均在奮起直追。他們奮起直追的方式,一方面是完善自己的產品基礎,另一方面則是外部收購。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這也會導致中小服務商的格局發生變化。有的趁機進入主流舞臺,有的則慢慢消亡。
移動地圖的未來,
真正方向是平臺型的開放生態體系,地圖基礎服務、本地生活服務、O2O等在這張版圖上都可找到應有的位置。這無疑要求大的移動地圖參與者具備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目前,高德已經是蘋果、谷歌、微軟、三星、新浪微博、攜程、大眾點評、京東商城等眾多企業的合作伙伴。在線下商務資源的整合上,與阿里巴巴的牽手則會如虎添翼。
因此,我認為移動互聯網地圖經過兩年左右的“圈地運動”后,即將沉淀出巨頭占據80%市場的“二八”格局。這與2011年出現的團購熱潮十分相似,有的存活下來成為巨頭,有的轉型變成其他的形態,有的消亡。在移動互聯網地圖這個行業里面,同樣也將經歷這樣的過程,并最終扮演自己不同的角色,從而使地圖構建的這套生態體系發揮社會效應。
現在移動互聯網的“圈地運動”激戰正酣,這是一場真正的“圈地運動”。革命尚處爆發前夕,未來卻已令人迫切期待。
(作者:成從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