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不久后的一天,當你站在智能秤上測量時,得到的不是表盤上令人糟心的數字,而是通過手機展現在你眼前的體脂肪率、綜合健康指數等一系列數據,你會做何感想?正如Picooc(繽刻普銳)的創始人張悅所描述的一樣。在中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秤,秤對某些特殊群體是非常大的剛需。
隨著智能設備不斷的推陳出新,帶“智能”二字的手表,眼鏡,手環層出不窮。“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Mary Meeker)也在2013年互聯網分析報告中指出:“現在有人嘲笑可穿戴技術,就像當年有人嘲笑個人電腦和互聯網一樣”。面對國內市場的一片可穿戴式設備“藍?!?,張悅帶著他的產品和思路接受了我的專訪。
■移動互聯網入口的下一步是硬件
應用程序與瀏覽器的移動互聯網入口之爭還未結束,以硬件先行的可穿戴式設備便“強勢殺入”。而在智能手機端的軟硬結合則是保證入口之爭的通行證。在張悅看來,目前的可穿戴式設備只是軟硬結合的一個表現形式,現有的硬件急需用互聯網的思想改造。而針對市場上目前形成可穿戴式設備熱潮的原因,張悅認為更多的是因為人們對他的期望大,感覺這是未來。但目前的硬件表現還不夠好。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所有的“入口”都要向前挪一步,這就是硬件。
■目前可穿戴式設備的數據沒有再利用
談到可穿戴式設備,就不得不提到Jawbone Up。這款一“環”難求的產品幾乎成了智能手環的代名詞。面對國內外的多款“功能性珠寶”,張悅表示了他的看法:“Jawbone Up等手環產品目前還沒有把數據利用起來,如果每天用戶看到的只是數字,對他來說沒有本質的意義”。
目前國內的幾款可穿戴式設備也逐漸開始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紛紛的在產品中加入了社交和娛樂的元素以保持用戶的使用積極性。對此張悅也透露到Picooc的兩款智能硬件設備Latin和Magic Bean不僅會在社交娛樂上下功夫,最重要的是會把用戶的數據充分利用起來,結合云的優勢,在佩戴使用產品的同時,通過手機應用的提示和建議實現后臺數據的價值。
■用互聯網思維做硬件
在專訪中,張悅提到了多次“用互聯網思維做可穿戴式硬件”的思路方式。比如在細節上的把控,當用戶手持手機站在Latin上測量時,無論是接打電話還是刷新微博,都不會影響測量的實際數據。張悅興奮的說道:“對女孩來說,那一量也是肉啊”。而隨著硬件普及的迅速以及由上至下的垂直優勢,不僅是可穿戴式設備,連汽車也都需要互聯網化,并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改變硬件產品。
隨著產品發布的日益臨近,張悅的團隊也在緊鑼密鼓的完成著最后的工作。在張悅看來,智能手環只是可穿戴式設備的Beta版本,數據的第二輪挖掘是擺在手環面前最直接的問題。而Picooc旗下的智能產品將打造一個圍繞真實數據展開的家庭健康平臺,高效的數據利用和產品的制作細節便是優勢。
(作者:李競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