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通過設立5億美元基金扶持社交導購開發者,以此來通過開放平臺完成阿里在移動社交戰略中的第二步部署。
電商分析人士李成東對本報記者表示,淘寶平臺的長尾商品有推廣需求,但在目前淘寶自己的體系中很難通過廣告位和有限的搜索資源來展現,因此阿里并不排斥第三方社交導購對淘寶長尾商品起到的導流作用,而阿里擔心的只是某一個外部社交導購過于強大。而通過設立基金扶持,能有效平衡這種風險。
而在投資方面,阿里巴巴已戰略入股新浪微博和陌生移動社交產品陌陌。阿里巴巴人士對記者表示,阿里對新浪微博、陌陌、來往、旺信都會有相應的不同資源傾斜,而不同之處在于各自產品的關系鏈屬性所決定的不同場景。
不過,陸兆禧表示,由于“來往”上線較晚,還處于發展用戶規模階段,因此并不會過多考慮商業化。但上述阿里開發人員表示,平臺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在起初階段最重要的是對用戶數的汲取,從淘寶一開始的免費商業發展策略來看,在擁有一定用戶規模之后,并不愁商業化。
但目前“來往”正在考慮的是,如何將用戶從微信的關系鏈中轉移過來。此前,網易易信與電信合作,通過話費獎勵這種渠道激勵策略來吸引用戶;而阿里考慮的更多是將阿里平臺的商戶資源以某種會員積分的方式,激勵使用“來往”的用戶。
■“微生活”撬動騰訊移動變現
與阿里在移動社交的多線布局類似,騰訊在移動端也有微信和手機QQ兩款重量級產品。但由于騰訊的用戶關系基礎,以及較早的起步,微信在移動端的用戶優勢已較為明顯。
騰訊已經將類微信戰役帶入商業化階段。”李成東認為,在各大互聯網平臺開始有意識布局移動社交產品時,騰訊已通過較大的用戶數量來布局生態了,移動社交產品的用戶遷移門檻并不高,但已擁有逐漸完善生態的社交產品用戶遷移成本非常大。
目前,騰訊電商旗下的微生活團隊正在幫助微信完善交易生態。一名微生活團隊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微生活主要是幫助微信構建本地生活服務的閉環,搭建賬戶體系、會員營銷體系和生活電子商務的聯系。
其做法是,微生活團隊負責線下商戶的推廣入駐,并幫助線下商戶通過微信來進行營銷。而與美團、大眾點評不同的是,前者的用戶在平臺端,入駐平臺后的商戶并不直接接觸并管理用戶;而微生活是讓商戶在微信上直接對接它的用戶。“離用戶越近,價值越大。”李成東表示。
而微生活的收入模式在于,第一年入駐商家平均每年支付數千元的平臺費,以及商戶入駐第二年后的30%服務費。但直接面向商戶收費并不是騰訊的野心。一名騰訊內部人士對本報表示, 以往騰訊的優勢在于線上海量用戶的數據挖掘,但用戶在線下的消費行為數據騰訊并不知道,而有了微生活后,面向線下的行為數據騰訊也可用來進行內部分析。
微生活也將帶來騰訊移動支付的規模增長。而這也將是市值已過千億美元的騰訊在下一階段需要防范另一千億美元市值的阿里巴巴的武器。
(作者:趙楠)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9月25日09:31:1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1141.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