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問了我一個問題,說你能夠一起投資嗎?我就是這樣投資的,第一次就投了415萬人民幣,投了孫陶然,第二個投給我另外一個朋友,當時是網易的總編輯李學凌,我投了他100萬美金,總共八百多萬人民幣,這就是第二筆投資。”
他投的第一個項目是孫陶然的。孫陶然和雷軍相識,是在中關村組織的一次會議上,雷軍記得那一年是1996年:“我進去時臺上有一個年輕人,講得慷慨激昂。”孫陶然回憶,“后來散會我們沒走,聊了很久。”二人算是一見如故。2004年,孫陶然創業,聯想投資找到雷軍做盡職調查,雷軍不但對孫稱贊不絕,“陶然做什么都能成。”這是雷軍對孫陶然的判斷,也是他一貫對他認準的人放出的話,“無論做什么我都投。”這話,2004年他對孫陶然說過,2005年對陳年說過,2006年對俞永福說過。
陳年與雷軍1998年就認識,后來共同創立卓越網,2005年陳年開始做我有網,雷軍投資。后因錯誤地估計行業環境,我有網陷入困境,陳年放縱自己干脆先去寫了本小說《歸去來》。2007年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認為PPG模式適合再創業,雷軍認為陳年一定會再成功,于是又投錢給陳年,并全力幫助他重新創業。
2006年,聯想投資否決了當時的副總裁俞永福投資優視科技(UCweb)的提議,與他相識一年多的雷軍跟他說:“如果你從聯想辭職來做UCweb,我就投。”
“人靠譜比什么都重要。”雷軍說倘若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就是三條:“第一條不熟不投,第二條只投人,第三條就是幫忙不添亂。”
雷軍的投資邏輯是一看趨勢,二看人。他是國內最早看到移動互聯網潛力,并在該領域布局的人。2005年,他找到一家小公司問人家能不能接受他對移動互聯網的想法,遭到拒絕,又去找第二家,對方答應了,直接投了200萬元。這家公司就是樂訊網。當時京東商城成立不到一年,人們剛剛開始認識到電子商務的魅力,對移動端全無概念。
兩年后,國內投資機構才開始關注移動互聯網,2007年,國內移動互聯網投資總額達到2億美元,兩年前,這筆總額僅是千萬美元。
成功的投資生涯令雷軍找回了自信,重燃當年夢想。“我喜歡做那種有預見性的嘗試,能夠實現好多夢想,也挺幸福的。”他說。
■互聯網“小米時代”的顛覆者
“2010年的4月6日,我們幾個人,在北四環的銀谷大廈靜悄悄的創辦了小米公司,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旅。”
雷軍所說的幾個人,其實堪稱超豪華的聯合創始人團隊:雷軍自不贅言,金山軟件的董事長、著名天使投資人。林斌是谷歌研究院的副院長,洪鋒是Google高級工程師,黃江吉是微軟工程院首席工程師,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9月29日10:36:28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137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