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員工:五年里一直在緩緩衰落
面對不斷吃緊的運營成本,黑莓在上周迎來了第三次全球范圍的大裁員,涉及4500多名員工,占公司總員工三分之一,其中,北美成為重災區。聯合創始人巴斯利表示,黑莓的快速衰落讓他非常傷心,“我不知道員工們都在想什么。每個人都在談論可能的后果。”未來,對于黑莓全球不到1萬的員工來說十分迷茫。
于是,黑莓私有化消息傳來的時候,黑莓大部分的員工和前員工們都長噓一口氣:“黑莓終于有了一個方向。”與指點江山的局外人不同,曾今為黑莓工作過的2萬全球員工,深切地體會著黑莓的隕落。
如今黑莓在其北美主戰場已經一敗涂地,輝煌的過去已經隨著大本營的丟失而結束,現而今黑莓依仗的反而是一些亞太的非主流市場。可惜的是,黑莓卻因為轉型消費者層級失敗而沒能夠抓住亞太市場中的現在和未來。
黑莓在中國,亞太以及北美市場的一些員工向騰訊科技談了自己的深切,從中也可窺得來一些黑莓的衰落軌跡。
■無視中國市場吞下苦果
故事先從黑莓中國講起。
前中國區黑莓高管表示:“黑莓在中國一直都只是處于摸索階段。”這位高管從2004年進入黑莓亞太地區,2013年年初離開黑莓,可以說見證了黑莓崛起到衰落的全部歷程, 她說,2008年到現在的5年之間黑莓錯過了太多機會,2010年以后,黑莓衰落的速度令所有員工感到震驚。“事實上,研發出了很大的問題,這兩年間明顯感受到黑莓的手機再也賣不動了。”
許多人都認為黑莓中國現在很慘,沒剩下幾個員工了,但是這位前高管表示,黑莓中國在黑莓的鼎盛時期也不過200多人的規模,目前的市場部還剩下約30人,整個部門約100人左右。大部分黑莓中國的員工都是主動離職進而尋求更好機會的。
黑莓在中國的渠道與蘋果類似,分為運營商和自由渠道兩種。運營商渠道方面很早就因為黑莓手機銷量問題而與電信和移動方面終止合作,而自主渠道方面因為缺乏支持也一直沒有打通。
2010年,黑莓曾經試圖打開中國市場,RIM董事長芭芭拉-斯蒂米斯特和聯合始人巴斯利2010年曾來到中國商討建立合資公司,雖然中國方面非常努力,但因為最終黑莓總部高管的意見分歧,而放棄了這一計劃。隨后,黑莓業務在北美地區急劇下滑,總部更是無心顧及黑莓中國的發展前景。
而在BB10發布以后,黑莓的注意力又落到了中國市場上,而這一次重點不是消費者,而是開發者。黑莓官方曾表示,BB10中十分之一的應用出自中國開發者之手。中國開發者多樣化的小團隊模式,和低廉的價格,成為黑莓生態系統搭建中的重要力量。
■非主流市場表現突出但無力回天
黑莓在亞太地區表現最出色的是印度尼西亞市場,但前景也不樂觀。
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數據顯示,2012年黑莓在印尼的市場份額為42%,低于2011年的67%,而同期三星的市場份額增加了一倍以上,從2011年的23%增長至48%。
騰訊科技采訪了黑莓馬來西亞市場主管Mash Chung Yan Tan表示,自己2010年以一個黑莓粉的身份加入了黑莓公司。那時,收到印度尼西亞市場的積極影響,黑莓對于馬來西亞市場也比較支持,當時,黑莓高層正在考慮從高端企業客戶向消費者層級轉型。“我看到的是希望,希望有更多發展中國家的黑莓粉絲能夠最終用上黑莓手機。”
不過,2010年后,市場已經格局已經大有不同。在北美高端手機領域,iPhone不斷擠壓黑莓生存空間,而全球范圍內Android手機更是瘋狂地堵死了黑莓向消費者層級轉型的道路。關于2013年才延遲發布了BB10,價格則成為BB10在這個市場上最大的挑戰。
Mash Chung Yan Tan表示,4500人的裁員讓他感到非常震驚。“BB10剛剛推出,公司需要有更多投入的員工為其努力地工作。”然而削減成本,大范圍裁員的做法著實令現任員工感到擔憂。
騰訊科技從黑莓內部了解到,黑莓這一次的全球裁員并沒有結束,現在已經公布的主要是北美和歐洲地區的裁員,亞太地區的裁員名單即將公布。黑莓亞太市場上的不少員工在考慮自身的前景,希望不會被被動地解雇。
■歐美市場潰敗引發大裁員
或許,這個時間是最難讓歐洲和北美被解雇員工開口的時刻。一位德國的員工在接到采訪后關機了一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加拿大在職黑莓員工表示,4500個被解雇的員工基本上都得到了滿意的賠償金,令他們感到悲傷的主要是突然地失去了工作,不知如何應對。
(作者:王帆)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0月7日12:33:0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168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