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網絡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迅速崛起,促使傳統金融領域迎來了新的變化。第三方支付、阿里貸、P2P、線上融資、網絡保險、移動支付等金融創新業務正蓬勃發展。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金融業的傳統格局能否被打破,互聯網金融會否全面替代商業銀行等問題備受關注。問題的關鍵主要包括:一個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另一個是商業銀行面對變化如何謀變。
目前全球互聯網金融呈現三大發展趨勢,一是以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二是以人人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三是以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中國銀行業面臨傳統模式的變革。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最新趨勢
從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具體形態來看,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互聯網金融呈現了三個重要趨勢。
一是以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隨著移動通訊設備的滲透率超過正規金融機構的網點或自助設備,以及移動通訊、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全球移動支付交易總金額2011年為1059億美元,預計5年內將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2016年將達到6169億美元。比如,在肯尼亞,手機支付系統M-Pesa的匯款業務已超過其國內所有金融機構的總和,且已延伸到存貸款等基本金融服務,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其并不是由商業銀行運營。而中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速度也同樣驚人。據互聯網研究機構艾瑞咨詢統計,2012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12.9萬億元,同比增長54.2%,其中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511.4億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