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凡客的一位第三方供應商還沒有拿到8月份的貨款。半個月前,凡客的郵件告訴他,這筆錢將在10月底前結清,那個時候正是凡客危機最嚴重、最被外界關注的時刻。
很難說,凡客究竟是因為什么原因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一位凡客的前員工透露,裁員并非陳年說的20%,而是50%左右。這50%包括了直接被裁、部門合并以及由于公司搬家而導致的“主動離職”員工。當然,“上班太遠、新辦公地點太破”以及“班車開始收費”、“吃飯的地方都沒有”等也是員工離職的理由。
業(yè)界爆出來的數據令人吃驚:包括如風達(凡客全資自建的配送公司)在內的最高峰時的1.1萬人到目前的3000人,凡客員工減少了8000人。凡客副總裁許曉輝無法給出更加確定的數字。
現在那位供應商的感覺是,很多工作沒有人交接。“凡客?上市肯定沒戲!”提起凡客誠品,i美股某分析師已經掩飾不住自己對這家公司的惋惜。而另一位凡客前員工已經不再關心公司的未來,他只是抱怨:“2012年年底的13薪都沒發(fā),現在就連班車也如大家預測的那樣——開始收費,看來公司真的沒錢了”。
作為中國互聯網自有品牌電子商務公司的代表,人們對凡客誠品的期望至今高于其他公司,這個以往有范兒、有個性、創(chuàng)造了“凡客體”的公司,卻在創(chuàng)始人一次次“反思”中逐步褪去光環(huán)。
凡客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在2012年底成功去庫存、且供應鏈理順的凡客,居然走到了流量嚴重下降、拖欠供應商貨款、人員大幅驟減的地步?
就在外界對凡客的現狀從質疑到看死的時候,許曉輝向經濟觀察報透露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消息:凡客已經拿到了又一輪1億美元的融資。
拍腦袋
沒有人知道凡客究竟什么時候開始步入危機,或許是從今年4月份與李寧[-4.50%]的合作讓陳年有了“做第三方賺快錢”的想法開始。
當時李寧的產品在凡客上賣得非常好,凡客對外宣布要“開放”,做凡客之外的品牌。也許,這就是后來被業(yè)界稱為“下水道”的起源,很多公司的庫存到了凡客都能被一搶而空。
5月,某凡客員工開始感到公司“非常慌張”,那個時候凡客在做一場突如其來的“招商會”,凡客第三事業(yè)部和第七事業(yè)部也參與進來,當時在上海招了500多個品牌,但第三、第七事業(yè)部和V+部門形成了內部競爭,開始內部爭奪客戶。
大量第三方品牌入駐凡客后,凡客開始改版。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fā)表于 2013年11月9日12:45:17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3368.html
- 科技
- 新聞
1F
凡客都做成這么大的盤子了雷軍怎么能讓他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