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PC大廠宏碁本周宣布更換CEO,并實施裁員及重組計劃,致股價大跌。宏碁成為HTC之后,另外一家快速下滑的臺灣科技企業。此外,PC大廠華碩現狀也不樂觀。
臺灣科技品牌緣何集體低迷?日前外媒分析指出主要有兩個原因:和蘋果一樣出現了創新乏力;產品設計理念落后,設計師得不到足夠重視,過去長期的代工歷史,留下了過于看重“功能豐富和價格低廉”的后遺癥。
在過去十年中,臺灣的科技行業意識到代工業的軟肋,紛紛自立品牌,和過去的代工客戶展開競爭,宏碁、華碩、HTC成為代表性的臺灣消費電子品牌。這些品牌一度依靠驚艷的創新,成為業內執牛耳者。
隨著消費電子產品變成普通廉價商品,臺灣品牌過去在制造和成本控制上的優勢不再那么明顯,技術創新成為關鍵,但是此時臺灣科技品牌卻出現了創新停滯。多年以前,華碩發明了全世界第一臺上網本,這種性能略微縮水、但是體積更加小巧、功能經濟適用的電腦,一度引發了全球電腦行業的效仿。然而不幸的是,隨著蘋果iPad的逐漸風靡,上網本的便攜優勢不再,到今天已經成為曇花一現的產品。
另外,HTC曾經制造出全世界第一款搭載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由美國T-Mobile公司發布銷售),在早期的安卓手機市場,HTC占據著主導地位。依靠早期的創新能力和成本優勢,2010年,宏碁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腦廠商,2011年,HTC掌控了美國五分之一的智能手機市場,僅次于蘋果。
然而時至今日,臺灣品牌沿著“創新階梯”的攀爬似乎停頓了。面對中國大陸的勞動力成本優勢,臺灣代工廠商紛紛在大陸設廠,臺灣科技業出現了代工和品牌的分流。然而,多年的代工傳統,影響了臺灣品牌的產品設計思維。
臺灣當地品牌顧問Mark-Stocker表示,臺灣經濟奇跡的簡單公式,就是找到一個產品、以更低的成本制造出來,尋獲大筆訂單,然后再尋找另外一個產品重復這個過程。
業內人士Albert-Chen,曾經在宏碁擔任工業設計師,如今是HTC的設計顧問,他表示:“臺灣的老板,其實不知道怎樣基于消費者的情感喜好,制造出一個吸引人的產品。”他表示,三星在設計產品時,會更多考慮到消費者生活方式等因素。
Albert-Chen表示:“當我去參觀不同的展覽,不管是電子產品還是設計展,我很少看到臺灣設計師或者產品開發者、規劃者,我只是看到很多臺灣的管理層出現。”據報道,在臺灣的科技公司內部,設計師必須圍繞工程師提出的需求,而在蘋果內部正好相反。很多時候,設計師希望“跳出盒子”創意,但是產品經理看重的是性能成本比。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1月10日13:17:5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337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