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2013年1月1日掏13.56美元買入一種叫比特幣(BitCoin)的虛擬電子貨幣,那么在幾天前的狂潮中,11月19日,1比特幣價格已飆至900美元,而且你也有望以此高價將其拋售。
不到1年上漲65倍!如此炫目的暴富示范,正吸引著無數國人投身比特幣的炒作——而中國也于今日順利成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炒作)市場。
然而,歷史無數類似的案例告訴我們,絕大多數暴富神話都會變成博傻游戲,最終泡沫破裂,參與者血本無歸。
比特幣對抗央行濫印鈔
2008年10月31日,一份題為《一個個人對個人(P2P)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在某密碼學論壇上公布,這篇論文一經發表很快就受到關注。雖然迄今為止還沒人知道這篇論文的署名者中本聰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此人設計了一套數學算法,讓比特幣這種電子貨幣可以擺脫中央銀行獨大的控制,不會出現像央行濫發貨幣的問題。正是因為比特幣這樣迥異于傳統貨幣的發行制度,那些不信任央行的投資者,逐步轉向持有比特幣——最典型的當屬每年通脹都在10%左右的阿根廷,比特幣成為當地人資產保值的重要手段。
比特幣增值速度心驚肉跳
雖然中本聰的原意是設計一種可以脫離央行控制的電子貨幣,但很多事情的發展往往會脫離設計者的初衷。貨幣屬性發展緩慢,但是投機價值卻被快速發掘。
大概在2010年左右,多個交易比特幣的電子市場就在互聯網上出現,提供玩家之間用美元買賣比特幣。根據blockchain.info網站提供的統計數據,首筆有記錄的比特幣交易發生在2010年8月17日,當時1比特幣僅值0.08美元。
3個月前的2010年5月21日,一位昵稱為laszlo的玩家用整整10000比特幣與其他玩家交換了一張25美元的披薩優惠券,按照當時的兌換價格,1比特幣只值0.0025美元。如果按照幾天前1比特幣900美元的價格計算,這位叫laszlo的玩家相當于用5484萬人民幣(900萬美元)買了一個披薩,堪稱史上最昂貴的披薩。
從0.08美元到900美元,僅3年多時間里,比特幣相對美元增值了11250倍。整個過程,可以用心驚肉跳來形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