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17日到10月31日,雙方在線上線下開始大規(guī)模的宣傳。京東對目前的情況,比較樂觀。在給記者的新聞通稿里,京東說:“雖然項目剛剛開始運營,但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京東該項目網店的訪問每天超過萬次,下單量將近1000單,下單轉化率實現大幅提升。”但明眼人一看,這個數據的背后其實并不怎么樣,網店的瀏覽超過萬次,下單量近千次,且不說太原市的總人口是420萬(2010年數據),單就600家便利店每天的人流量也不只是這個數。肥貓詢問了家附近不到500米的紅旗連鎖,店員說,每天的人流量接近400人左右,而這個便利店還是在一條背街的小巷內。但是以這個數據做支撐,唐久便利店每天的人流量應該在24萬人次左右,實體店的下單量應該遠超線上。
根據以往對此類項目的了解,其實對于線下實體商觸網,物流體驗和物流成本控制一直是考驗操盤團隊的一大難題。在成都最大的線下連鎖便利店紅旗連鎖試水電商的過程中,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一直是沒有得到解決的難題。盡管紅旗連鎖在成都市內的店鋪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家,在社區(qū)基本上也達到了全方位覆蓋,電商平臺也推出了“59元包郵”、“電話下單送貨上門”等促銷舉措,但目前電商也都只是紅旗連鎖的一個補充商業(yè)形態(tài),遠遠沒有成為主流,主要原因還是物流成本過高。
實體店觸網,肥貓認為,通過技術層面打通不同終端和后臺,縮短溝通環(huán)節(jié),確保用戶、商家、后臺三方信息流的實時對接,也許京東和唐久做到了,但其物流上能否設置調度中心,用GPS追蹤配送員位置,并通過算法進行人員調度和路徑優(yōu)化,未來還有待解決;同時,持續(xù)將客單價降低和將銷售額做大是當務之急,由此可以攤薄物流成本;未來,則需要依靠商家返點和配送費達到盈虧平衡點,二者在線上線下的廣告業(yè)務上也應打開探索。
未來,誰都看到了O2O是趨勢,在彼此的資源互補后,商品的轉化率得到大幅提升,會高于電商的行業(yè)平均水準,這是O2O模式可挖掘的價值和空間所在。唐久與京東的合作,從長遠來看,是一種新型的全渠道便利店業(yè)態(tài),但從目前來看,怎么將“一公里生活圈”的成本降下來,實現更多的購買才是當務之急,否則一切都是理論上的空談,“一公里生活圈”內的大姐、大媽們關注更多的是價格而不是“快遞”。大家別忘了,幾年前曾經風靡北京、上海、成都的凈菜店和配送是怎么消失的。
(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fā)表于 2013年11月27日12:35:25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421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