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獲得3次獎勵35元、乘客支付的20元,共收入55元。
(如果乘客有兩部手機分別裝有“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軟件,可獨自完成“賺補貼攻略”)
隨著叫車軟件間的“搶市大戰”,讓北京的出租車行業發生新變化。
面對每日最高可獲獎勵125元誘惑,越來越多的司機開始在駕駛臺上架起一部甚至多部手機,加上公司標配的96106打車系統,車內語音叫車信息不斷播放乘客打車位置、目的地、獎勵加碼,這種現象在北京出租車內越來越常見。
有市民指出,軟件的涌現,帶來的是出租車行車安全,而需要解決的“打車難”并未緩解。
市民
司機開車搶單很危險
“坐在出租車里,語音響個不停,讓人感到煩躁。”市民王女士說,她很擔心這會影響到出租司機行車安全,“開車的同時要分神聽語音叫車信息,還要用手點手機屏幕搶單,這很危險。”
北汽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出租車司機在行駛中不能接打電話、發短信,禁止一切在手機屏幕上的操作。出租車公司對司機搶單的要求,是停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再搶單。
司機
短途乘客叫車沒人接
“搶單是大家只想拉好活,很多短途乘客叫好幾遍車都沒司機接。”的哥翟先生認為,雖然越來越多的司機開始安裝叫車軟件,但無法緩解短途旅客打車難問題。然而“也有例外,短途乘客加的獎勵特別高,比如15、20元,這樣的活就會有很多司機搶”。
“我有急事時用過幾次叫車軟件,但可能因為路途比較近,從沒有司機接我的訂單。”市民宋女士稱,叫車軟件反而促使司機挑活現象加劇,而乘客更難以打到車。
“二三十塊錢的活,我還得把車開過去接、等乘客,特別是早晚高峰時間,還不如沿路接一個招手打車的呢。”多名出租車司機稱。
北京一家大型出租車公司管理人員稱,司機只搶好單,不理短途客的現象確實普遍存在,但并不會因此導致新的“打車難”問題出現,“畢竟用軟件的司機還不是特別多”。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