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短板”
平臺,對于阿里巴巴來說,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字眼。對于這家從“平臺式電商”(包括B2B、C2C和B2C)起家的互聯網巨頭來說,它正在進行的新冒險,似乎只是把同樣的商業模式復制到游戲業務上而已。
相比阿里,騰訊的“開放平臺”,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面臨著“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的爭議。2011年6月,在騰訊開放大會上,馬化騰不得不公開回應說:“很多人擔心騰訊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把我們的應用抄了怎么辦?騰訊的原則是,不會設任何限制,公平、透明,這個規則雖然不可能一次完成,但要不斷優化,打造最優平臺規則。”
而相比騰訊,阿里巴巴面臨的挑戰在于,其在移動、社交領域的“短板”,以及,游戲業務與電商業務的巨大差異。
誠然,阿里巴巴擁有的、與騰訊不相上下用戶流量,是其與騰訊周旋的巨大資本。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近7億的淘寶用戶,并非用戶粘度極高的社交流量,而是你來我往的商業流量。
在淘寶上,到底會有多少人愿意,在這個以交易為核心的平臺上進行非買賣行為的互動?并且,在藍港在線創始人王峰看來,運營移動端游戲,完全復制網頁游戲的模式無法成行。“手游和網游的玩法完全不同,不是像頁游時代那樣,有了海量流量后,把游戲接進去就可以賺到錢了,一個經常推送廣告的APP,只會被用戶刪掉。”
而騰訊從PC端到移動端,其最大的優勢莫過于社交能力。騰訊首席運營官任宇昕稱,騰訊發力分發渠道,就是要深挖社交基因的優勢,圍繞行業長尾應用的生存現狀,應用寶在社交化方面大有可為。
阿里巴巴在“社交”上的“短板”,不僅是其進軍游戲業務的障礙,亦可能是目前依然強勢的“電商”業務的隱患。據TechFrom的數據,高達81%的用戶,會在購買產品之前,征詢和查看社交網絡朋友的建議和觀點,而50%的用戶購買東西基于社交好友的推薦。通過口碑相傳、圈子分享,才能提高用戶黏性,盡管每天上淘寶系平臺購物的人流過億,但用戶粘度并不高,如果不能解決社交問題,阿里巴巴的傳統電商業務,未來難免會受到影響。
可以說,包括游戲在內,社區化商務,正像一股颶風席卷全球,并形成一種未來趨勢。而阿里巴巴,并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正因為如此,從2008年起,阿里巴巴陸續推出了雅虎關系、淘江湖、愛逛街、來往等一系列社交化產品。不過,到目前為止,阿里巴巴依然沒有一款產品,可以與騰訊的QQ和微信抗衡。
對于騰訊而言,從QQ到微信,有著同為即時通訊、社交功能的平滑過渡,在流量轉換中,并不存在屬性上的阻礙。而這樣的平滑過渡,很難在淘寶和來往之間實現。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2月10日13:38:4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862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