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鴻海的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精密模具、光學、材料這些鴻海占有優勢的業務,都有近期拆分上市的計劃。
事實上,已經宣稱不打算讓子女接班的郭臺銘,正通過拆分事業群的方式,進行分家和分權。他試圖將鴻海打造成一個由邦聯到聯邦形式的平臺,進行集體接棒。在這個平臺中,母公司掌握專利和財務,各個集團對外將聯合作戰,對內則通過分拆擴充營收規模。
在今年1月26日的尾牙上,郭臺銘宣布鴻海將進行組織改造,目前已經將13個事業群打造成12個次集團。而每個次集團將至少會有3-5家上市公司。未來鴻海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大陸以及美國等地的上市公司或可達到100家。
據記者了解,隨著12個次集團的成立,其最高領導將被任命為總裁。在鴻海目前的組織架構中,各業務群最高領導的最高職務均為集團副總裁。“總裁我”這個自稱只有郭臺銘能用。
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盡管負責業務沒有發生變化,但職務上的一字之差意味著,從集團中各自獨立拆分出來的事業群領導人將擁有更大的獨立決策權。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聯邦制的管理體制對遭遇中年危機的鴻海而言的確意味著一個轉折。
他所說的中年危機,在鴻海財報上的一個直觀體現便是,2013年鴻海年度營收增幅僅為1.25%,不到年初定下的15%目標的1/10,令郭臺銘也直稱失望。
賀在華對記者說:“正是由于目前鴻海體量已經非常大,集中式管理缺乏效率,聯合艦隊的管理方式針對性強,能激發各部門的積極性,反而更適合鴻海。”
后郭臺銘時代的考驗
聯合艦隊的出現意味著,鴻海即將面臨權威淡出的“后郭臺銘時代”。
盡管郭臺銘今后要削弱自己在鴻海的影響,不再親力親為,但這些獨立艦船們依然要面對他給予的壓力。
據記者了解,郭臺銘為這些拆分上市的公司制定的目標是,雖然初期可以靠鴻海內部訂單來支持,但是3年后,來自內部的訂單要少于50%。而最終的目標是,這些公司都要做到行業第一。
此外,集體接棒的接班模式對習慣了強硬家長作風的鴻海來說,也并不容易。
在2014年的開工儀式上,一個被普遍觀察到的細節是,盡管這些高管與郭臺銘同樣上臺演講,但其發言被臺下的郭臺銘不時插話打斷。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卓賽君對記者說:“鴻海是典型的臺企,習慣了郭臺銘的強勢性格、家長作風。如何避免共同接班后出現的混亂與混沌,是鴻海要面臨的難題。”
而值得注意的是,接班人的隱憂并不能隨著聯合艦隊的出現而完全散去。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2月22日18:49:06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9410.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