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兩家互聯網金融巨頭彎道飆車的游戲,中央銀行及時出動,拉響紅燈警報。
3月14日早,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一份《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特急函件在社交網絡瘋傳,文件要求支付寶立即暫停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等業務模式;支付寶并不孤單,因為它的競爭對手——騰訊財付通也遭此待遇。
拋開線下二維碼支付不表,就在三天前,支付寶和騰訊還在為國內首張虛擬信用卡爭得一塌糊涂,“連累”合作方中信銀行一天之內兩發新聞稿,為誰是“首發”煞費苦心。然而,隨著央行監管重手一出,中信銀行(601998 SH;0998HK)股價從大漲到大跌,喜悲不過三日。
市場關心的是,中信銀行一手攜騰訊,一手攜阿里,風光背后有著怎樣的溝通故事?相關合作方有沒有盡到向監管機構報備、溝通之責?央行重拳出手背后的政策邏輯又是什么?真的是因為動了“親兒子”中國銀聯的奶酪么?
“中信信用卡與騰訊、阿里的合作事先向銀監報備過,正常的報備流程都走了,但沒有向人民銀行報備。”3月14日,中信銀行內部權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目前,中信銀行正在向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匯報相關情況,“正在積極溝通中,合作各方都希望最后業務能夠做成。”
14日,中信銀行公司公告也透露,與騰訊合作的微信信用卡(簡稱“微信信用卡”)產品正處于最后測試階段;而與阿里巴巴合作的網絡數字信用卡則將于近日發布。
不過,央行此番暫停卻并未給出明確時間表。央行喊停的邏輯是:按照監管原則,商業銀行、支付機構在推出創新產品與服務、與境外機構合作開展跨境支付業務時,應至少提前30日報備業務。
顯然,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未遵守這一規定。1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的表態透露了央行態度,“與傳統業務相比,包括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在內的創新業務,涉及到不少新技術、新流程和新的識別技術,一些方面目前的既有規則并未涵蓋,存在一定風險隱患,央行需要對此有進一步研究。”
阿里騰訊爭鋒內幕
中信銀行,這家老牌股份行,現如今成了互聯網金融概念股的新寵。
總部位于深圳的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是中信內部為數不多的事業部,其總裁陳勁思路頗為開闊,對互聯網金融尤其傾心。2012年,朱小黃上任中信銀行行長后曾展開行內大規模調研,當時,信用卡中心內部主打的“二維碼”支付就引起了朱的高度重視。
“信用卡中心是當時為數不多被朱小黃主動點贊的部門,朱曾在內部會議上點名稱贊信用卡部門干得有思路。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3月17日11:11:0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0563.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