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中信銀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此后,朱小黃推出了“網上再造一個中信銀行”的戰略新思維,其中一款拳頭產品就是朱親自命名的“異度支付”二維碼支付品牌。
中信與阿里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大規模合作也是近一兩年的事。早在2013年初,中信銀行便與騰訊集團簽署了內容廣泛的戰略協議,除了傳統的資金結算服務,雙方還約定在電子產品、網絡授信與融資、聯名卡、資金融通、備付金業務、理財業務、資源共享、聯合研發及營銷、騰訊QQ形象電子設備等九個方面開展合作。
此番,中信銀行正是借用發行聯名卡的形式向銀監會提出報備的。中信信用卡中心內部人士透露,“中信信用卡跟銀監報備時只是常規的框架性方案,也沒想那么細,當時是按發聯名卡的方案報備的。”
“中信信用卡在與騰訊、阿里合作發虛擬信用卡的過程中,背后都是按傳統信用卡的方法進行授信和流程管理的,完全是一種傳統的操作方式,只是在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方法在運作這個產品。”上述人士如是指出。
中信銀行起初萌發虛擬信用卡想法后,最先尋求的合作對象是擁有龐大第三方支付客戶基礎的阿里巴巴支付寶,但當時忙于“雙11”戰役的支付寶談興并不大;中信合作意向隨之轉向騰訊,如此形成今日一家銀行與兩家巨頭同時合作的局面。
這也是3月11日阿里和騰訊爭搶誰是首家網絡信用卡的邏輯所在。借用中信內部人士的話說,“誰都想爭第一。”11日,支付寶搶先宣布雙方合作的首張網絡信用卡將于下一周宣布,讓騰訊和中信都頗為被動,中信新聞稿則分別以“首款國內異度支付信用卡”、“首發微信信用卡”予以合作方安慰。
“阿里公關部周二向市場宣布要和中信銀行合作,并且要趕在騰訊前,但他們后臺都沒做好相應準備,銀行也說不可能完成。”一位接近雙方的人士說,此后支付寶主動向央行報備,要求出具監管意見。
不過,這一說法并未獲得支付寶的官方認可。
中信銀行公告也透露,支付寶宣布產品將于近期推出,而騰訊則稱微信信用卡產品正處于最后測試階段。兩者不同表述或可見其中端倪。
央行邏輯:網絡信用卡風險幾何
在中信銀行一位內部人士看來,所謂網絡信用卡是指通過網絡直接提交申請材料且沒有物理卡介質的信用卡,其實質并不在于有無卡介質,關鍵在于是不是通過網絡提交申請。
央行支付結算司認為,支付寶和財付通虛擬信用卡,突破了現有信用卡業務模式,在落實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進一步研究。
如何理解突破現有信用卡業務模式一說?根據2011年銀監會《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3月17日11:11:0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0563.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