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周,Firefox的開發商Mozilla基金會成為美國科技界最具爭議的公司,布蘭登·艾克(Brendan Eich)出任其CEO所引發的風波成為不僅成為硅谷的熱門話題,其影響力甚至波及到了科技領域以外。
3月24日,Mozilla聯合創始人、JavaSript的發明者艾克成為了Mozilla新任CEO。由于他曾在2008年向旨在否定同性戀婚姻合法性的加州8號法案捐款1000美元,這一任命迅速引起同性戀權益倡導者們針對Mozilla的抗議,包括許多Firefox的開發者、用戶以及Mozilla部分員工。
艾克隨即發表聲明,表達將在CEO任上推動平等和反歧視,并與包括同性戀者在內的各個群體一起工作;Mozilla也發表聲明,表達了對于同性婚姻的支持;但風波并未因此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面對外界要求其辭職的聲音,艾克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個人信仰與職務無關。但最終,他還是在4月3日辭去了CEO的職位。
普遍認為,外界針對艾克在同性婚姻議題上的立場的抗議是促使他辭職的直接原因。Mozilla在關于艾克辭職的官方聲明中沒有直接提及8號法案或同性婚姻,但用委婉的言語表明他的辭職與這輪抗議相關,
并為爭議爆發之初未能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道歉。而在之后關于此事的官方答問中,Mozilla則稱辭職是艾克自己的決定,而非出自董事會的要求;大多數員工也支持他的領導,“包括那些對于他支持8號法案感到失望但依舊認為他對于Mozilla來說是個好領導的人”。
那么艾克辭職究竟是因為什么?僅僅是向一份有爭議的法案捐款就足以導致他在上任10天后便主動放棄這個職位嗎?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其他公司,結果如何很難說;但發生在Mozilla,艾克“下課”是必然的結局。
同性戀議題爭議依舊
過去幾年,同性戀權利運動在西方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法國和英國分別在去年和今年正式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羅馬教皇弗朗西斯一世也一改天主教長期以來對于同性戀的排斥立場,稱教廷應包容同性戀者。
美國迄今為止共有17個州承認同性婚姻,其中包括備受矚目的加州。在這個硅谷與好萊塢的所在地,盡管科技界與演藝界對于同志權益總體持支持立場,但反對同性婚姻的人也不在少數。2008年,在針對將婚姻限定于異性之間的加州8號法案的公投中,52.24%的人投了贊成票,使該法案通過。不過兩年后,該法案被聯邦法庭以違憲為由推翻;去年7月,美國最高法院表決認可了這一裁決,同性婚姻在加州的合法性份才最終得以確定。
一系列標志性事件使同志權益運動聲勢高漲,但相比種族歧視在多數西方國家已成為法律禁區,同性戀依舊是爭議極大的議題。在美國科技界,蘋果、Google、微軟、亞馬遜、Facebook等巨頭的創始人或高管都曾公開表達了對同性戀者的支持,但反對同性婚姻的聲音同樣存在。
在艾克之前,美國科技界公開支持8號法案最知名的人物當屬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她曾擔任eBay CEO,并參選2010年加州州長;競選失利后她于次年被任命為惠普CEO。盡管她在同性戀議題上的立場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但惠普并未因此受到大規模的抗議。2013年初,她公開宣稱轉變立場,支持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一舉動與她的職務相關。
事實上,除了發表極端的其實言論外,像艾克一樣僅因為在同志問題上的個人立場就引起如此大規模的抗議浪潮、并最其被迫辭職,無論是在政界還是商界都相當罕見。艾克的境遇,既有大環境變遷的因素,但更多還在于他所任職的這家公司的特殊性。
Mozilla受困“巨頭依賴癥”
眾所周知,Mozilla的核心產品是Firefox瀏覽器。在IE擊敗網景后一統天下的大背景下,Firefox能夠作為挑戰者強勢崛起、一度占據全球瀏覽器市場超過20%的份額,
與其所代表的開放、自由、平等、多元化的文化和理念密不可分——它堅持開源,許多第三方開發者被其開放的特性所吸引,這使得Firefox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頗具規模的開發者社區;另一方面,Firefox從零開始挑戰IE的霸主地位,也被貼上了挑戰霸權的標簽,吸引了許多向往自由、不愿被大公司“綁架”的用戶。
鮮明的價值取向促成了Mozilla的成功。但當一個在某些問題上違背這些理念的人成為CEO,麻煩便來了。同性戀權益運動被其倡導者認為是一場追求自由與平等、反對歧視的運動,也因此獲得了許多自身并非同性戀者但擁有相似價值取向的人的支持。在大多數艾克的抗議著看來,Mozilla理應支持同性婚姻合法,而一個持反對意見的CEO則可能帶領這家公司及其旗下的產品走向與其原有價值相反的方向。
來自用戶、開發者社區的抗議讓Mozilla基金會陷入爭議漩渦,但僅憑輿論壓力恐怕還不足以迫使艾克在短時間內辭職,畢竟CEO的頻繁更迭不僅可能引起公司內部的動蕩,對于公司的外在形象也有負面影響。不過站在商業角度,艾克辭職可謂必然的選擇:當前的抗議對于Mozilla的收入帶來的直接影響相當有限,但卻有可能使其失去最大的金主——Google的支持。
從Mozilla的財務狀況來看,它是一家被Google“養著”的公司——根據其去年公布的信息,Mozilla基金會2012年收入為3.11億美元,其中來自Google的收入高達2.74億美元,占據總收入的88%。這是由于Firefox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搜索分成,而來自Google的搜索分成在這項收入中的占比高達91%。
為了擺脫對于Google的依賴,Mozilla也在嘗試探索新的業務,例如面向中低端市場移動操作系統Firefox OS。目前搭載這款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已在歐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國家上市,不過輿論對其挑戰Android或諾基亞Asha設備的前景并不看好。此前負責該項目的Mozilla中國區CEO宮力曾對筆者表示,Firefox OS今年的目標是在第三方統計公司的操作系統排行榜上占據一席之地。顯然短期內它還無法改變Mozilla的收入結構。
Mozilla與Google目前執行合作協議簽訂于2011年底,為期三年,將于今年11月到期;這份協議規定Firefox將Google作為默認搜索引擎,以換取Google的搜索分成。由于在過去的兩年里,瀏覽器市場上Firefox的份額進一步被Chrome蠶食,
搜索引擎市場上Bing無力威脅Google的地位,如今Mozilla對于Google的依賴程度更高,談判籌碼卻更少。
而在同性戀議題上,Google是一家立場鮮明的企業。創始人佩奇和布林在2008年都曾為反對8號法案捐款;前CEO、現執行董事長施密特也參與發起過一場反對8號法案的請愿行動。就在艾克辭職的同一天,Google慈善和捐贈部門負責人杰奎琳·富勒(Jacquelline Fuller)為抗議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拒絕招募與同性結婚的員工而辭去了在這家慈善機構的董事會中的職務。
迄今為止,Google并沒有針對發生在艾克身上的爭議發表任何評論。但艾克在此前的聲明中透露出他不愿轉變個人立場的傾向,已被抗議者貼上了“歧視同性戀”的標簽;即便此后再公開轉變立場,恐怕也難以改變外界對他的看法。可以預想,如果他繼續擔任CEO,Google將很有可能以此為由拒絕簽署新的合作協議——無論是出于商業考量還是基于其一貫所持的立場,抑或是考慮來自公司內外的潛在壓力,這么做都是合理的。
對于財力雄厚、業務日趨多元化的Google來說,失去來自Firefox的流量的影響十分有限,更何況Chrome剛剛在全球瀏覽器市場份額上完成了對Firefox的超越。
而對于Mozilla來說,新的合作協議則是一把懸在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一旦無法無法續簽,便意味著它將失去來自Google大筆收入,對其無疑是致命的打擊。這樣的結果是Mozilla董事會無法接受的,相信也是身為Mozilla聯合創始人的艾克自己不愿意看到的。而辭職后,他則可以避免因為個人立場給Mozilla造成真正難以挽回的傷害。
隨著艾克的辭職,圍繞Mozilla的爭議暫告平息,但擺在這家公司面前的卻是危機四伏的局面——瀏覽器份額持續下滑,Firefox OS難見起色,與Google的協議尚未續簽;而管理層的動蕩則令其雪上加霜。
無論誰接任CEO,都必須在短期內收拾殘局,改善公司受損的形象、修復與開發者社區間的關系,并積極與Google簽訂新的合作協議,以便為下一步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而從長期來看,經歷此番動蕩,如何擺脫對于Google的依賴,加速拓展能帶來收入的新業務,則是決定這家公司未來命運的關鍵。
當然,有了艾克的教訓,相信Mozilla董事會不會再任命一個在同性婚姻或類似的爭議議題上有著“不光彩歷史”的CEO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