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互聯網思維”批判
“說”容易,做起來難。當下的“互聯網思維”成就不了創業者,只不過捧紅了又一批“成功學”講師。
人人都在談論“互聯網思維”。它的兩個年輕的代言人馬佳佳(張孟寧)和黃太吉(赫暢)驟然走紅,劇烈撩撥著創業者的心弦。成功捷徑就此找到,擦邊球、毒舌、搏出位就是互聯網的真諦。運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市場巨頭指日可待。
“互聯網思維”瞬間造就了一批白日夢患者。如同盲人摸象,年輕的代言人們都在為自己的發現歡呼。他們就像坐在汽車副駕駛位置上的孩子,擺出開車的架勢,假想自己掌控著汽車的方向。方向盤不在他們手中。
在今天,互聯網思維病了。哦不,是那些整天滿嘴“互聯網思維”的人病了,或者說他們只是裝病。
正文:
最近,無論你身處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如果你不能證明你得了互聯網焦慮癥,以及你正在努力地導入“互聯網思維”的話,那你好像就out了。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互聯網已經深度進入了我們這個社會的應用領域,互聯網思維成為顯學:做互聯網思維的手機,做互聯網思維的汽車,做互聯網思維的豆漿店,做互聯網思維的牛腩店,做互聯網思維的成人情趣店,做互聯網思維的青樓……似乎互聯網思維突然變成了一句很靈驗的咒語,只要對著你現在做的事情大聲念幾遍,就能點石成金。
很多人就此暴紅,比如馬佳佳和黃太吉。一個做了互聯網思維的情趣用品,一個做了互聯網思維的煎餅店。兩人儼然“互聯網思維”的化身,拿著PPT四處兜售他們理解的“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的假裁縫們聚攏了一群傻國王,還有那些傲嬌的互聯網焦慮癥患者,為他們編織互聯網的新衣。每次看著PPT聽著他們演講,我都有去做那個喊出真相的倒霉孩子的沖動。說老實話,在我眼里,滿嘴大詞的假裁縫,不是黃某吉,不是馬某佳,他們都是裘千丈。
中國很多大企業的老板們,甚至老牌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都在公開討論對于互聯網洶涌而來的焦慮、恐懼。當然也不排除他們以此顯示自己的高瞻遠矚。對互聯網思維,有很多解釋:互聯網思維是回歸,是社群,是回到常識,是連接一切,是參與感,是……其實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老紀認為,在今天,互聯網思維病了。哦不,是那些整天滿嘴“互聯網思維”的人病了,或者說他們只是裝病。要警惕那些動不動就跟你說互聯網思維的家伙。評價一個人說的“互聯網思維”是不是正見,就要看是不是從用戶出發,以產品為本。其他都是野狐禪。
以下五問可作為“互聯網思維”的試金石。
1.風口豬還是放風箏?
馬佳佳說:創業半年的時候我幾乎沒做什么事情,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4月22日18:44:57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2178.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