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主要設備智能手機增長的放緩,業內將其下一波的發展寄托在了可穿戴計算設備上。但近期接連發生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事件讓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增添了不少陰影。
先是Jawbone 發布的首款腕帶Up出現故障,最后不得不道歉并接受無條件退貨,接著是Fitbit召回引發皮膚過敏的Force腕帶。而最讓看好可穿戴設備業者沮喪的是進入可穿戴設備3年之久的耐克宣布將可穿戴設備硬件團隊Fuelband裁撤大半,未來可能不再繼續發布后續產品。盡管業內對于可穿戴設備難以爆發的原因給出了許多理由,但根兒上究竟出在了哪里?
這里我們不妨先以腕帶為例,眾所周知,智能手機在不斷增添腕帶所擁有的功能,智能手機產商不斷把戴在手腕上的功能移植到用戶口袋里的設備上(這里當然是指智能手機)。而這一趨勢不斷削減單獨的可穿戴設備的市場需求。這里不得不提下尤其是蘋果 iPhone 5s 上的首次應用的M7協處理器,其擁有豐富的傳感器,開放給大量應用開發者去利用它實現運動追蹤等功能。這不得不讓我們聯想起近日曝光的蘋果的Healthbook應用。
其用戶界面更多借鑒了來自iPhone的現有Passbook應用,其可以跟蹤的數據包括心臟速率、含水率、血壓、身體活動、營養情況、血糖、睡眠、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和重量等。
這些功能中,借助iPhone 5S的M7運動協處理器,Healthbook可以在技術上從iPhone本身獲得步頻、行走英里數、消耗卡洛里數等。至于其他不能通過M7獲得數據,由于蘋果iPhone本身具備諸多第三方的健康類應用,Healthbook可能是現有的各種第三方iOS保健應用設置并存儲這些數據的唯一位置。
我們在此看到的是,諸如腕帶一類的可穿戴設備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不斷完善,其硬件與軟件被智能手機融合在無形中。既然如此,再單獨開發一個可穿戴設備平臺的意義又在哪里呢?恐怕這才是進入該領域3年之久的耐克欲放棄Fuelband的根本原因,畢竟3年之前的智能手機的發展程度及應用水平尚不具備這些功能。
同樣的窘境也發生在可能是可穿戴設備最大的門類和崛起的智能手表上。先不說在智能手表領域鮮有客觀的成功者。盡管業內會以Pebble公司至今為止40萬左右的銷量和可能收入翻倍的事實來說明智能手表的成功或者前景,但這似乎并不能明晰未來市場的走向。與之相比,蘋果在推出第一款iPhone后第74天就售出超過100萬臺;摩托羅拉在推出奠定Android系統市場的Droid機型后第74天也售出近100萬臺;
- 本文由 米粒 發表于 2014年4月23日15:03:07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230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