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蘑菇街的CEO陳琪之前,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么同為導購網站的美麗說轉投騰訊,而蘑菇街卻與阿里沒有上演同樣的故事,反而會演化成變阿里徹底限制的地步,畢竟陳琪當年就是淘寶的員工,而且他們的天資投資人李治國也是老阿里了,在整個互聯網行業都在盛行找“干爹”的時代,為何蘑菇街卻選擇獨立發展?
陳琪并沒有直接回復這個問題,他坦言凡是有投資部的互聯網公司基本上都找蘑菇街,但是進展到實質階段時,他都會問對方如下問題,如果收購,怎么安頓自己、團隊、員工以及公司的業務,怎么保有其獨立性等問題,但基本上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陳琪說可能與蘑菇街服裝這個品類有關,其中利潤比還是比較高,業內大佬基本都已經涉足這個方面,所以如果收購從一開始就無法在內部進行平衡。
目前來看,蘑菇街的業務發展還不錯,去年11月正式轉型做平臺電商,11月和12月月度平均交易額已經 近1.2億元,今年3月份接近2億,甚至優于2012年年初其每月為淘寶導入的1.6億元交易額。
這么看來,陳琪開玩笑說,蘑菇街現在包括未來可能不會有“干爹”,轉型給了他足夠的底氣來保持獨立發展。一個本來依賴于巨型電商平臺的導購網站,其獨立之路是怎么走出來的?
陳琪:跳出與阿里的恩怨,才能看清蘑菇街的轉型
陳琪說在商言商,可以理解阿里的選擇,只是自然的商業決策,如果他還在淘寶,也會采取相同的方法,但這不是蘑菇街轉型的最大原因,只有跳出所謂的與阿里的恩怨,才能看清蘑菇街的轉型。
轉型:從導購到電商平臺
陳琪說在2012年底左右,整個團隊都感覺到沒有事情可做,大家都覺得遇到了發展的瓶頸,認為蘑菇街原有導購模式比較薄,可延伸的空間不大,當將社區、算法、防作弊做完后,就已經觸及天花板了,無法從根本上來提升用戶的產品體驗。他以商家作弊為例,導購類的網站無法避免商家的作弊,從最初的技術刷好評到利用QQ群發動的人海戰術,后者由于可能會產生真實的行為很難從技術的層面來處理。
陳琪說,當蘑菇街想在客戶體驗上做得更好一些,就發現不管理交易,根本做不好,最好的辦法就是知道最終的交易?,F在轉型做平臺電商,下沉到商家,可以獲得交易數據、退貨數據,再與商家的產品好評數進行對比,當一個商品被點擊了很多喜歡,但是它沒有真實的交易,那肯定是刷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類問題解決了,平臺可以向用戶提供了更為真實的數據,用戶獲得的產品體驗也就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移動端的發展
移動端也是蘑菇街轉型的一個涵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