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行業目前的熱點仍然聚焦在4G上,這個概念自年前就開始熱炒,噱頭自然是為了宣傳的需要,筆者還沒試過4G的速度到底如何,主要是之前10086客服人員告訴我3G速度和2G速度差不了多少,以此類推的話4G速度能比3G快多少呢?
當然,更重要的是有人聲稱開整晚電信的4G流量能流沒一套房子,這太恐怖,若是哪一天筆者也用4G而忘了關流量,第二天就要露宿街頭了。這個說法可能有些夸張,而根據之前聯通3G用戶因流量超標兩小時被扣456元的情況,燒不了一套房子燒半套房子估計是差不多了。
大家都想網速能夠提高,事實上就是網速提高了,公司不報銷經濟情況一般的也用不起,進一步說就是中國的通信費用確實夠高,標配的2M網速實際傳輸速度在200K左右,筆者現在還不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個算法。其實消費高沒事,只要消費的清清楚楚就OK了,令筆者感到頭痛的是經常被通訊大神們忽悠,一不小心就掉進一個坑,還有苦說不出。相信同樣有很多朋友都受過通信之苦吧,這里筆者把這些苦楚匯總一下,諸位看官看看你們是不是也有過如此經歷。
從高校宿舍“一人一號”說起
5月11日,中央電視臺《消費主張》欄目曝光了大學高校通過與電信合作實現同一宿舍“一人一賬號”的方式來限制學生上網,原因是要落實教育部的工作意見,通過限制網絡共享的方式來實現對大學生言論的引導和監督。
但是在這個報道出現之前,估計大家都不會想到這件事的背后還有電信公司的參與,這樣社會輿論問題也就轉變成了經濟問題:一邊以監督輿論為由是迫使學生辦理電信上網業務,另一邊又與電信勾搭,收取高額提成。只是不知道這部分提成用于哪里,如果用在校園建設和改善學生生活上,即便是社會高度關注,我想大眾應該是沒有太大的意見的,可若是用于其他方面,嗯,這個不是輿論能夠監督的。
其實又何止是高校,筆者知道的就有中學要求每個班的學生都要辦理某通訊公司的電話卡業務,老師每天按時把布置的作業發到學生的手機上,家長們認為這有助于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只是這真的有必要嗎?作業是每個學生都應該記住的,如果每天都是這樣布置作業,是不是在縱容孩子們每天不必記錄老師布置的作業?連作業都不重視了,對上課能重視到哪里去嗎?
而學生要想接到短信,就必須配備手機,還必須要安裝手機卡,就如被曝光的那所高校,通訊公司不止一家,為何要讓電信進駐呢?自然是在公關與被公關的過程中談好了利益分成,學校方等于白拾干撿了一塊兒收入,電信則成功在校園展開業務,可惜了學生們是在交了學費以后再被迫享用收費的網絡,這算是悲哀嗎?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5月13日14:24:10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3042.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