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 部分品牌已退場
市場品牌的增加使得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和忠誠度不斷下降。一些沒有跟上發展的手機廠商就此隕落,或者已無太多聲音。卓普、夏朗、朵唯、大可樂等等這樣的品牌曇花一現,其原因是大品牌利用規模生產和渠道能力降低利潤空間,使得前者再無任何市場機會。
不過,大品牌亦也有隱憂。IHS 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表示,小品牌消亡后,大品牌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明顯,最終市場上能剩下三家中國手機品牌已經是萬幸?!凹词宫F在是一線品牌也會被市場淘汰,競爭就是這么殘酷?!?br />
過度透支品牌和利潤,不斷強化市場卡位,使得一些廠商已經面臨了庫存過大的風險。因此,選擇開辟新的市場就是一個好的選擇。而目前來看,渠道下沉和海外市場都是不錯的選擇。
GfK預計,2014年4線城市以下市場將成為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其市場零售店面呈分散化趨勢,中小門店將實現蓬勃發展。
對于海外市場,與一線品牌過去依靠海外運營商不同,二線品牌如vivo等在海外選擇了公開市場,尤其是與中國鄰近的東南亞市場成為國產品牌第二戰場。選擇東南亞市場的原因是,當地用戶正面臨著從2G向3G轉移的節點,這很像幾年前的中國市場,因此對于廠商來說市場策略并不需要太大的調整。
不過,也有一線廠商如聯想通過向谷歌收購摩托羅拉,以此期望進入歐美市場。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并購將幫助聯想在移動領域把握快速增長的機會,加速成長為全球性的移動設備廠商。
IDC中國助理總監王吉平也認為,聯想收購將有益于其縮短與蘋果和三星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差距,并能填補其全球市場的空白,提升聯想產品研發能力,補充專利技術。
市場就是如此,國產手機的春季發布潮正在形成,而接下來誰先被淘汰,誰又能夠搶占更多市場,就只有看廠商的策略是否能夠轉化為實際的生產,產品的定位和銷售又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口味。畢竟,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的總規模也就4.6億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