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傲對媒體,有選擇的公關
其他廠商發布會是送門票的,錘子是賣門票;其他廠商發布會媒體自媒體是包食宿機票,還有車馬費的,而錘子什么都不管。其他廠商都是廣送樣機,一些商業味道重的媒體還要給評測費的,而錘子樣機只給了很少幾家和一些自媒體。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只有幾個不算熱門的自媒體在拼命夸錘子,給樣機的媒體也沒說太多好話,其他媒體都是路人。當質量問題的負面新聞出來,想要媒體看情面少轉兩篇就很困難。都是路人,有什么轉什么,還有點擊率,為什么不轉?
而某些媒體公關做得好的廠商即使產品不那么完美也看不到幾篇負面新聞,甚至評論稍微有點負面也會公關下架。
這方面未必要多花錢,媒體也不差這點小錢。發布會后哪怕讓工作人員和媒體喝個茶,多交流交流對手機的看法,也不會成為路人。
六、匆忙量產交貨,測試不夠
小米手機當年其實也是第一次做手機,但是小米做了很長時間的各種測試。工程機大規模發了幾輪,改進了幾輪,到了30萬臺的時候也是批次發貨。
這個過程實際就是對產能、供應鏈、品控的測試。當年魅族M8也是公測版開始。因為手機樣機、小規模量產,大規模量產出來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得一步一步來逐漸完善,最后正式量產拿出來的東西才能保證基本的品質。
供應鏈不說,流水線裝配的工人也要有個熟練過程。一些設計中的問題要一步步發現改進。
而錘子從發布到交貨有點太匆忙,第一批用戶充當了測試機小白鼠的角色,而這批用戶是先付了錢的。出現問題自然怨聲載道。
回顧錘子這兩年,初期雖然很多人看不慣,但實際是成功的;后期則問題多多,形成今天的尷尬局面。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7月22日18:55:10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6251.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