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本質是靠軟件賺錢
第二個更重要的如果你要想真正轉型成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的本質我們提供一個服務,所以你的用戶你跟客戶之間要轉變成用戶之間的生意不能是一錘子買賣,過去我們賣硬件,把產品通過廣告實際利用信息不對稱,然后花言巧語地說服用戶買了我們東西。
我們很多企業希望這個用戶永遠不要找我了,傳統賣電視的就是這個道理,用戶可能再來找他可能就是來維修或者退貨了。
所以你跟用戶之間沒有聯系,這種客戶沒有價值,真正互聯網講究的用戶關系是說你下載了我的軟件,生意沒有結束,生意剛剛開始,你拿到了我的硬件,我們倆的關系才剛剛開始,我怎么通過這個硬件能提供持續不斷的服務,最后把這個用戶變成我的黏性用戶,這對很多企業是個挑戰。
比如說最近樂視做互聯網電視,過去電視競爭,電視行業大老人家做了二十多年電視,人家都是賣硬件的,但是他們今年的電視里加了智能模塊,我認為不是加了智能模塊就變成智能電視了,你的生意有沒有智能。互聯網沒有底限,他們沖進來買一臺電視,我相信樂視70寸賣八千塊錢會有人樂意買,但我覺得它每臺是虧的。
大家買不買一臺電視的競爭已經從看尺寸看外形,我電視買回家里面你有沒有很多片給我看,如果沒有那么多片他就不會買這個電視。因為過去做硬件的就是把電視賣給你,現在被逼著干電視臺的事情。你會發現這就是用戶概念對商業模式帶來巨大的挑戰。
所以我覺得你要去想我的硬件模式如何從一次性的去搞客戶,我能變成把他變成我聯系用戶。很多老人理解不了互聯網這幫人亂燒錢,像前一段時間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我自己也沒分清誰是誰的,他們不僅不要那個錢還愿意倒貼錢,很多人打車據說是白坐,一個月燒了十億,一個一個月燒了十五億。
它就是為了讓用戶裝它的軟件,為了用它的軟件養成用戶的習慣。所以我覺得這是很多人轉型互聯網最重要的。而且在互聯網上很多生意我覺得首先要先給用戶去創造價值,讓用戶覺得你這東西真的好,然后你可能真正在互聯網賺到錢。
傳統企業與小米競爭吃虧在不懂用戶體驗
第二個關鍵詞叫體驗,體驗為王,我覺得今天互聯網其實是拉平了世界的距離,讓信息變得更加對稱,傳統的廣告我一直是覺得是有微辭的,傳統的廣告很多是基于信息不對稱來做,買的沒有賣的精,所以中國人也會警惕,但是互聯網會把事實真相讓消費者獲得空前的權利。
所以過去我們做真相的時候在營銷上有一個錯誤的思想,我們經常會琢磨一些賣點,我們經常會琢磨一些我們自認為是為了銷售而引入的賣點,但是這個賣點我跟大家講,如果消費者拿到你的產品不能夠感同身受,不能夠真正地體會到消費者原來會為你這個買單,未來不會。
所以你的設計思路要改,不一定做很多功能,你一定要想想當消費者拿到你的產品以后有什么樣的功能來給他一種驚喜,有什么樣的功能讓他真切地感覺到你給他創造的價值。
我舉兩個例子。曾經有某一個運營商原來為了賣手機,他們就說我的手機綠色環保無輻射,這個手機做的不是很成功,為什么呢?因為無輻射這個點你說各位你能判斷嗎?
絕大多數都感覺不到。包括今天在中國很多這種手機之戰里面我是認真地在研究他們的,比如像華為做手機做的非常好,我覺得中國很多傳統廠商做手機做得不比小米差,但是你會發現上就因為他們不太了解互聯網中用戶體驗的觀點,他們更多的是宣傳我的技術和想法,最后用戶無法感知。
比如你說你的手機內部做到什么樣子,用戶哪懂。相反別的手機都跑個分,我們從小都知道100分比90分跑。比如去年有一個手機叫什么7710、6630,我隨便瞎說的數字,我一聽就暈了。
所以蘋果特簡單,蘋果6要出來了,6大還是5大?當然6大,我要知道把我的蘋果5換成蘋果6。你會發現在互聯網里用戶的感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產品再好,不被用戶感知,我們很多產品就很難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3日14:49:38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700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