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電商、搶購、社會化營銷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在小米的帶動下,華為、中興等手機企業紛紛走上了電商、搶購、社會化營銷之路,這大大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效率,加速了回款速度,取消了中間商環節,同時大幅降低了整體營銷成本、庫存成本、物流成本,讓手機企業更加聚焦在產品的研發和營銷之上,而生產、銷售、物流、配送全都交給專業的公司去完成。“搶購”模式更是讓所有企業曾夢寐以求的按單生產和零庫存變成可能。
可是跨國手機巨頭如三星、HTC仍在中國依靠運營商和傳統渠道之力銷售,這無疑在成本控制、商品周轉效率、資金流動效率等方面無任何優勢可言,直接導致的結果是無法參與價格戰,只能拱手將市場讓與國產手機企業。
第三,橫向一體化的供應鏈獨占優勢消失之后。
三星曾擁有全球最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包括屏幕、CPU、memery、電路設計等橫向一體化的供應鏈優勢。這也讓三星可以與蘋果在許多專利技術上一比高下,但是這種制造上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隨著臺灣日本屏幕、國內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臺灣和大陸代工企業的技術成熟和壯大,三星供應鏈優勢帶來的制造優勢正在消失,中國企業可以不再受制于三星的原材料供應,也能迅速制造出低價優質的手機,這也直接導致了三星手機走向沒落。此外,在軟件方面,中國企業的學習、微創新能力也強于日韓,根據原生Android優化的MIUI、emotionUI、Flyme等系統都擁有出色的體驗,同時他們還都在為打造一個類似iOS的生態系統而不斷努力。而三星仍只局限在手機硬件制造上,其打造的Tizen系統手機也胎死腹中。
而在這背后另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或許是中國政府對集成電路、芯片設計、軟件研發的補貼和鼓勵,以及中國在軟件代工方面積累大量的經驗和人才基礎,都讓中國企業可以在恰當的時間點輕松實現彎道超車。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7日14:16:01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7308.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