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說,當今中國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因為心腦血管病死亡,高學歷、高工資基本上等于高血壓、高血脂,通過基因數據分析減少心腦血管病發生和死亡率,可能讓數字降低到每60秒鐘才有一個人因此死亡。 事實上,大數據時代下的智慧醫療,正是通過大量人體數據的分析,對疾病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陳慶方認為,智慧醫療系統還可以為醫院和養老院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他舉例說,老年人手上戴實時監測個人生命體征的腕表,這個腕表與通信系統相聯絡,如果老年人突發各種癥狀,比如走失、摔倒,可以通過腕表迅速找到老人,并連通救護機構,第一時間為周邊施救者提供專業的救助信息支持。
打破數據壁壘才能全社會共贏 在大數據堪比黃金的今天,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認為只有讓數據流動起來,才能滋養數據社會,真正發揮作用。 吳甘沙舉例說,一西方國家的安全部門有恐怖分子的名單,為了了解恐怖分子行蹤,便去問航空公司要乘客登記記錄,航空公司不給,因為這涉及乘客隱私問題,反過來,航空公司為了降低安全風險又去安全部門要恐怖分子的名單,安全部門認為這是國家機密拒絕提供。
雙方都不愿意給出數據,但是雙方都有數據需求,這事實上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吳甘沙認為政府和社會必須做到數據共享才能共贏。未來很可能會催生許多大數據交易市場,而大數據中蘊含了大量私密性、保密性信息,什么樣的大數據信息可以進行買賣?需要政府和社會提前思考,同時提早研究,建立法律來進行約束。
鄔賀銓說,如果政府能夠適當開放所掌控的數據,全世界都會從政府開放的數據當中受益。麥肯錫公司認為這大概會給全球經濟每年帶來23000億到53000億的紅利。 鄔賀銓認為,最終從大數據產業中受益的還是企業和政府,而對每個人來說,進入大數據、智慧城市、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時代,就意味著讓未來生活充滿無限暢想的可能。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9日13:10:21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737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