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能做,生態難養
當前,在PC端,微軟Windows系統的地位仍是無法撼動的。根據市研機構Gartner的數據,Windows盤踞全球PC市場份額90%以上。另一家研究機構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超過90%的PC跑著Win 8之前的舊版Windows系統。
如何從微軟嘴里搶食,這是國產系統必須思考的。用戶已然習慣了Windows,沒有極特殊情況,是不會選擇更換系統的,誰也不會扔掉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習慣,然后重新學習、適應一款新系統。更為困難的是,如果國產系統生態圈不完善,缺乏軟件支持,那么就更沒理由獲得青睞了。
隨著行業變革,消費者正日漸疏遠PC產品,轉向擁抱移動設備。這一趨勢也令移動操作系統成為“未來之星”。在當前的移動市場,iOS和Android雙寡頭格局非常明朗,兩者占據整個市場份額90%以上。
移動操作市場不乏生力軍,但這行業背后卻是刀光劍影,沒有制勝招數就只能坐等失敗。就連微軟這樣的軟件巨無霸,也在折戟移動端,旗下Windows Phone市場份額不到4%,而且還是依靠該公司雄厚的資金苦苦支撐。而曾經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塞班”系統,亦早已歸西,被諾基亞棄用了。
近年來,三星也大手筆投入人力物力開發Tizen系統,擺脫對于Android的依賴,諾基亞聯合英特爾研發MeeGo系統,火狐瀏覽器開發商Mozilla推出FireFox系統,但結果是,Tizen到目前鮮有運營商和開發者問津,MeeGo僅發布一款手機便草草收場,而FireFox市場反應不溫不火。
在談及移動系統時,華為移動終端高層余承東坦言,該公司曾組建了Tizen團隊,但最終將其解散,因為Tizen沒有成功機會,即使Windows難以成功。
開發一套系統并不是難事,依靠瀏覽器起家的Mozilla都能作出FireFox系統,但養成生態系統卻是難上加難。財大氣粗的微軟沒成功,手機巨頭三星沒成功,諾基亞和英特爾的聯盟也沒成功。
不管是軟件巨頭,還是硬件新貴,在Android和iOS面前,都沒有找到生存之路,更別提挑戰兩者地位了。操作系統發展到今天,已不再是簡單的運行在手機中的軟件,而是包含整個產品的生態系統,需要芯片廠商、設備廠商、開發者以及消費者的大力支持,這需要時間的積累,不是只依靠“燒錢”就能換來的。
在移動操作系統生態環境中,應用質量和數量是重要環節,也是吸引用戶、打贏戰爭的關鍵。蘋果App Store,應用數量2010年就突破了30萬,如今早已過百萬;谷歌應用市場2008年10月推出時,只有34款應用和9款游戲,2010年突破10萬大關,到2013年,數量超過100萬。從43到10萬,谷歌用了兩年時間。這期間,谷歌投入了無數心血,而且離不開遍及全球的無數開發者貢獻。
拋開起步晚問題不談,在打造生態系統上,國產系統仍任重道遠。雖然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手機市場,但如果不拿出秘密武器,吸引硬件廠商、開發者支持,國產系統成功機會不大。
盡管倪光南強調:“要把操作系統做出來,必須改變過去的做法,不是照搬以前模式,而是要把過去積累的資源整合起來,國家主導做一個統一的操作系統。”
不過問題在于,培育生態系統需要消費者買賬,即便搭載國產系統的設備能夠上市銷售,會有多少用戶愿意出錢購買?
評論